还是换一位宿将前去镇守。”
    听到柳毅这般评价自己的儿子,公孙康的脸色瞬间阴沉了几分,心中隐隐泛起一丝不悦。
    大将韩忠也向前跨出一步,拱手说道:
    “大王,臣愿前往阳乐镇守,臣定能保阳乐安然无恙。”
    诸将纷纷请战。
    公孙康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不悦。
    他心中自然明白,自己的儿子公孙晃在统兵经验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然而,阳乐的重要性他更是心知肚明,那可是关乎辽东安危的关键所在。
    所以,他必须要派遣一位自己绝对信任之人前去镇守。
    在他心中,最值得信赖的无疑是辽东籍的将领。
    可让他无奈的是,如今辽东籍的将领大多才能平庸,难当大任。
    而韩忠等人,皆是因战乱等原因从外州流亡至此的,他又怎会轻易将阳乐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他们呢?
    这便是他宁愿让公孙晃去镇守阳乐的缘由。
    面对柳毅的苦心劝谏,以及众将的踊跃请战,公孙康心中愈发不悦,却又一时不知该如何巧妙否定他们的提议。
    就在这时。
    二子公孙渊从一旁站了出来,恼火道:
    “吾兄的统军之能,我最清楚不过,你们谁敢小睢他,胆来与吾兄比一比吗?”
    众将面面相觑,却无一人敢再出声。
    毕竟,公孙晃乃世子,身份尊贵。
    他们即便心中有所不满,也不敢明言。
    公孙康见状,微微点了点头,心中对二子的机智颇为赞赏。
    公孙渊见父亲点头,更是来了精神,他昂首挺胸,洋洋洒洒分析道:
    “刘备胆敢侵犯我辽东,滨海细作即刻就会示警。”
    “那时,父王只要率我辽东精锐,前往阳乐坚守,便可轻松退敌。”
    “到时候鲜卑人趁机入幽州,断了刘备粮道,则大耳贼虽来百万大军,不足为惧也!”
    公孙康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大赞儿子见识了得,笑话众臣的畏敌如此。
    话说到这份上,柳毅心中虽仍有担忧,却也不再言语,只得默默退到了一旁。
    众将也纷纷退了下去,闭口不言。
    殿内又恢复了那看似歌舞升平的景象。
    公孙康笑着端起酒杯,再次沉浸在这短暂的欢愉之中,继续饮酒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