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便扶着周瑜坐下,亲自给周瑜斟了杯酒,商量起了坚守虎林事宜。
    “公瑾,你也知道,现下我是兵力捉襟见肘,我最多只能再给你多添五百人马…”
    “我要三千兵马足矣!”
    周瑜打断了孙策的话,眉宇间重新浮现出久违的自信。
    孙策倒吸一口凉气,惊道:
    “公瑾,到了这般地步,可不是意气用事之时。”
    “那刘备可是有近五万大军,你只靠三千兵马,如何守住虎林?”
    周瑜嘴角钩志一抹诡色,冷笑道:
    “那刘备不是自诩仁义么,我就拿捏住他这软肋,介时我…”
    周瑜不紧不慢,以讽刺的口气,将自己的守城之策道了出来。
    孙策脸上的吃惊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欣喜若狂,到最后则是放声大笑起来。
    “好好好,公瑾此计当真是妙极!”
    “那大耳贼不是贪慕所谓仁义虚名么,公瑾这一计,正是让他尝尝,什么叫为虚名所困!”
    周瑜笑而不语。
    孙策大笑过后,一拍周瑜肩膀:
    “公瑾,看来你也不是赌命,而是早就胸有成竹。”
    “我早说过,你就是吾之子房,这话现在依旧算数!”
    “你就放心坚守虎林便是,一月之内,我必会同袁术大军,前来击破大耳贼!”
    说着,孙策高举起了酒杯。
    二人便一饮而尽,相视大笑起来。
    此时此刻。
    周瑜恍惚间有种错觉,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为孙策言听计从,被奉为谋主的美好时光。
    …
    寿春。
    张昭恭敬的立于殿前,巴巴的望着皇座之上,那位大腹便便的“天子”。
    此刻,袁术正眯着眼睛,翻看着孙策亲笔所写的请降书信。
    书信中是言辞恳切,各种懊悔自责,恳请袁术能宽宏大度,原谅他的“年少无知”,准他以江东三郡归降。
    袁术眯成一道线的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暗自窃喜,若非是强行压制,恐怕早已欣喜若狂的大笑起来。
    但他却没笑出来,反倒将书信往案几上一拍,脸色跟着一板。
    “孙策这忘恩负义的臭小子,朕把他当亲儿子对待,他竟然吃里扒外,关键时刻背叛于朕,实为可恨!”
    “现下他被那大耳贼逼得走投无路,才想起来认错,想要归降于朕,求朕发兵救他?”
    “张子布,你告诉朕,朕凭什么宽恕他?”
    袁术是满腹怨气,冲着张昭质问道。
    张昭干咳几声,当即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将孙策的悔恨与自责一一道来。
    至于当初为何背叛袁术,自然是要推在年少轻狂,为曹操所诱骗,为身边宵小所蛊惑上。
    “伯符将军他时常说,他一直也将陛下视为父亲。”
    “陛下既是视伯符将军为亲子,眼看自家孩子犯了错,如今已翻然悔悟,身为慈父岂有不宽恕之理?”
    “伯符将军说
第174章 赌命一战!三千敢对五万?想让我救你?我要纳你母,做你爹!-->>(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