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向左转”都能转错一半……
但是,哪怕只是如此简单的行军,练兵,也让这支小小的队伍,焕发出了远超其他队伍的力量。
小队汇入大队,大队汇入大军,曲曲折折,从他们的家乡,一直行军到丹杨山区。四百里地,顶着大太阳一日行军三十里,对这些农兵是沉重的负担——
半个月时间,从吴郡各地调来的农兵,已经零零星星,病倒了能有十分之一。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发烧,打摆子……
只有沈乐这一屯安安静静。在沈乐严厉的管束,喝熟水,吃熟食,定点如厕,饭前便后要洗手,帐篷旁边焚烧艾草驱蚊……之下,几乎没有人病倒。
于是,当主掌这一营的校尉,要点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理所当然点到了沈乐这一屯:
“封路?割稻?”
沈乐眨了眨眼,有点不太相信地反问。校尉挑眉看他:
“当然了!你以为呢?要让你们拼死拼活打仗?——这么深的山,这么大的山区,得死多少人?我们就这样堵住他们,等他们饿得不行,自然会出来!”
懂了。沈乐瞬间明白:
这个战略,基本上算是反向坚壁清野。山中贫瘠,山民种田不易,在山下小片平地种的粮食,是他们粮食来源的很大一块;
一旦被全面收割,长期围困之下,会有大量山民因饥荒而出降……
这比翻山越岭,强攻险隘要方便多了!要知道,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山地,那可是黄山——天目山——九华山构成的连绵山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极致的风景,也意味着极致的险峻,没人想闲着去那里翻山!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战略,能让他带出来的族人和佃户,伤亡降到最低点……
“属下遵命!”他抱拳领命,心中已有计较。回到本屯,他立刻召集所有人,重新编组:
“你,你,你,你……”他一口气点出六十人,都是佃户出身,平时干惯了农活。一人一把镰刀,一个背篓,任务只有一个:
割稻,快速割稻!把那些山越在平缓处开辟的,即将成熟的稻谷全部割走,颗粒不留!
“实在来不及背走,你们就烧。”沈乐摸出一小捆细竹筒,一人发了一个,让他们捆在腰间:
“看,这样拔出来,一晃,一吹,就有火!稻子长在地里不会跑,你们动作要快,要注意保护自己!”
“那……山越……”
从小听着“山越人来了”、“山越人下山把你抓走了”的佃农们脸色发白。沈乐笑一笑,抬手拍拍胸膛:
“交给我!我来保护你们!”
剩下一半,主力是他亲手训练过,有几分战斗力的家丁和乡勇,还填充了一部分机灵胆大的佃户。要和山越周旋,沉重的兵器没啥用,沈乐干脆拿出了简易鸳鸯阵:
“来!你负责扛竹竿!——太重了吗?扛不动?没事我们再削掉一点,削掉一点再试试!”
“你们两个负责刀盾可以吗?不太行?左手拿刀别扭,左手拿盾怕掩护不住?——你往边上转个身啊!”
“你负责长枪,他们顶住敌人,你就杀上去——枪没地方戳?你从竹子缝里也能戳出去!别怕,你的枪长!”
“我当弓箭手……唉,一共也就那几个会射箭的,真麻烦……”
小队行军到割稻地点,还要两天的路程,沈乐就抓紧这两天反复练习。磕磕绊绊,当中出了无数岔子,让他头大如斗:
猴版都这么难了,当年戚继光,是怎么练出一支精兵,把倭寇打得抱头鼠窜的!
幸好他的对手也不是倭寇,只是一些山民。看到大队官兵到来,山越的第一反应不是冲出来攻杀,而是扭头逃走,窜进山林深处;
等到他们集结兵力,再次冲出来的时候,沈乐所部,已经找到了几个狭窄险要的地方,布好了阵势,连鸳鸯阵都演练过几遍了……
“稳住!稳住!”
“不用怕!他们脸上涂得难看,又不会更凶!——你们见过戏子会打
第33章 带兵好简单——带兵怎么这么难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