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夜市上随便走一圈就有的地步。
就像李教授之前说过的:陶器大行其道的时候,海贸还不怎么流行。等到海贸流行的时候,陶器已经不是高价值货物——
就算海员们自己带点儿坛坛罐罐出海,那个比例也小得很,在茫茫多的海捞瓷当中近乎沧海一粟。
沈乐在夜市上转了几圈,无果。想了想,还是给云鲲打了个电话,让它过来接人:
“带我去找几个海妖!让他们帮我个忙,捞一些海底陶器出来,陶片也行——最好,是它们收藏比较长时间,经历妖气浸染的!”
沈乐现在,在海妖里面的人脉,啊不,妖脉,已经挺多了,不用吊死在南海老海龟一棵树上。
他一个需求扔下去,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收集到了七八箱子的各种破陶碗,破陶瓶,破陶罐,以及乱七八糟的破陶片。
沈乐旋风一样做完了清理,脱盐工作,向沉船博物馆的老师们告辞,返回珠溪镇,开始干活:
“啊,东西多就是好,可以随便尝试,烧一个砸一个都没问题。烧烧烧!努力烧!”
立刻就下手还是不行的,毕竟沈乐虽然烧过瓷器,却没有亲手烧过陶器。
他老老实实,从捏黏土开始,踩陶轮,制作陶器,入窑开烧。幸好有烧瓷器的经验和手感,他只需要掌握黏土的干湿程度,别的都不太难:
连温度都不用他一次一次去试,查查论文,按几个按钮,电炉就自动给控制好温度。
运气不错,只失败了两次,后面就一帆风顺,开一炉,成一炉。
开了三炉,烧了一堆只能用“古朴稚拙”形容,拿来装面条都用不上,只好挪去养花的瓶瓶罐罐,沈乐摩拳擦掌,全身心地投入修复工作:
他把所有的陶器,大致分为两份,尽量保证每一份里都有长得差不多、损伤程度也差不多的陶器在。
然后,动用两种方式,分别修复:
A组,用清洁术,尽量清理掉上面的妖气。B组,不用清洁术,直接拿着原物烧。
至于上面沾染了妖气,经过修复,会不会变成器灵妖怪什么的,再说了,反正大不了砸掉!
“所以……往里面填陶土,要怎么填?”
沈乐举着一片碎陶,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陶器和瓷器,相比木器之类,都属于比较致密的材质,哪怕放着不管,它也不会突然散架;
按照文物修复专业通用的修复方式,一般来说,只做粘接,不会考虑把里面被海水腐蚀的洞给填上。
至于陶器表面上的裂痕,用旧陶粉加上鱼鳔胶之类,主打一个填得上就填,填不上拉倒,谁也不想多此一举。
至于给它做加固什么的,属于沈乐异想天开,李教授劝之不动,已经干脆放养了……
既然放养,就没有谁可以请教。沈乐举着陶片看了几轮,咔咔下单了一堆——牙科设备。
什么快速、慢速的电动牙钻,什么高速钨钢车针,什么牙齿探针,什么锄型洁治器、镰型洁治器、牙渍剔除器,哗哗地买。
这玩意儿多好用啊!
又坚硬,能钻得开牙齿,就能钻得开陶片;又细,细小的尖头,不会扩大陶器上的缝隙,能够弄出沈乐需要的最小的小洞;
而且,手持牙钻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拿在手里稳稳的,想钻哪里,就钻哪里!
呃……唯一的问题就是……
沈乐把钻机开动起来,听着那嗡嗡的声响,以及牙钻落在陶片上的可怕声响,只觉得自己的牙根都跟着酸了一片。
他微微仰头,看向天花板,长大嘴巴再快速闭合,喃喃道:
“还好不是我躺在牙椅上接受治疗……看牙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酷刑了……”
换成他被压在牙科治疗床上,有个医生拿着牙钻,或者梃子,或者随便什么东西,在他嘴里呜呜的鼓捣,他一定什么都招!
让说什么就说什么!
颐和园都是他烧的!
他耐着性子,把陶片上的裂痕处钻了几个孔,填入用旧陶片磨成的
第16章 我还没动手呢,你们把我往哪儿拽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