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
“沈先生您对我太好了!对我真的太好了!沈先生,以后您还需要什么,尽管找我!我最擅长在海底找东西了,什么都能找到!”
你只擅长在海底找容器吧……花瓶,瓷缸,箱子,能给你当“房子”用的东西,除此之外一概不擅长。
沈乐默默吐槽着,堆起一脸笑容:
“好啊!那以后有事就找你了!对了,寄奴先生,您方便的话,可以在特事局登记一下,领一个手机,我也方便找您——
您在海底找到的资源,拿去给他们,能交换很多有用的东西。哪怕是沉船的位置信息,沉船打捞上来的一些东西,也很有用的!”
这样啊!
寄奴大受振奋,连连点头,承诺下次特事局来的时候就去登记身份。沈乐微笑着向它们告别,登上云鲲,返回南海沉船博物馆:
“我又回来啦!来来来,借一个实验室,借仪器用用!”
沉船博物馆的教授和博士们,用相当友善的态度迎接了他。
有微纳米清洗仪之类的仪器,清理这几十坨不明物体,他只需要用木签、用手术刀做基础的清理,把目标物体大致暴露出来。
接下来,几件,十几件,往仪器里一丢,上午送去下午来拿,干干净净!
“哎,有仪器真是太好了……”
沈乐一边感叹着,一边摸出手机,给自己下单了两台——确切地说,是拜托特事局,帮自己订购了两台微纳米清洗仪。
一台放到老宅,一台放在黄玉桐搭建的实验室里,到哪里都方便用。
至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釜就算了,这玩意儿就算能定制,沈乐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去为每一件需要用到它的东西,制定清理方案。
还是每次要用了,每次来借,每次拜托博士师兄帮忙吧!
沈乐花了五天时间,把这些东西全部清理出来,放到萃取釜里脱水脱盐完毕。
然后,就对着它们,眉头紧皱,开始相面:
“这些东西,形状好奇怪啊……它们到底应该是什么东西来着?”
一片大,一片小,东一片,西一片。有直的,有弯的,有斜的,有圆弧状的——
沈乐尝试着拼了一下,几乎没有两片能完整地拼到一起,不是这里缺少,就是那里消失。
“说好了曾经是寄居蟹的房子呢?它至少应该能拼成一个容器啊?”沈乐开始抓头发:
“容器呢?”
“怎么,拼不起来了?”就在他拼命挠头皮,转圈圈,站起来绕着桌子来回走动的时候,一位干完了活儿,过来散心的老师推门进来。
看到沈乐这样子,再扫了一眼桌上陈列的陶片,立刻笑了起来:
“没思路?”
“就是没思路啊!——老师,你们以前是怎么拼的,海底淤泥里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能拼出来的!”
说到这个沈乐也是佩服。他看见过博物馆里的展陈,那些盘子碟子、瓶子罐子,出土时候很少是完整的,基本上都是各种碎片——
而且,是几百件瓷器,碎成至少大几千件碎片,乱七八糟摊在海底,等着修复的老师们去玩极限连连看。
更可怕的事,这些碎片拼起来,还不可能拼完整:
就看陈列品当中的那些瓶瓶罐罐,身上的白色石膏占比多少就知道了——那些都是碎片没有找到,直接用石膏补位。
有时候,石膏占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老师们要从碎片堆里,拣出七八块能用的碎片,拼成一件完好率不到50%的东西……
“啊,这个很简单啊。”修复老师微笑起来,满脸怀念的样子:
“你不是搞瓷器修复的,没有跟过组。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下过瓷窑,几个人发掘一个瓷窑,一车一车瓷片倒出来,一片一片分拣……”
一片两片,八片十片,甚至一两百片,都没办法建立对瓷器的完整判断。
但是,当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跟着导师亲自上手整理完整整一窑的瓷片,拼出几百件东西,差不多都能建立起对瓷器的感知
第15章 我新入手的是随葬品?谁家墓造海里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