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廷尉府官署,十三公子皆谋郡县制,丞相何以置评?”
    此话一出,客厅中气氛变得凝重。
    这不光是因为涉及到了根本之争,也是因为涉及到了李斯与扶摇。
    一个大秦廷尉,当今权臣,秦王政的心腹。
    一个大秦公子,手握赫赫战功,爵至大良造,封君于临洮。
    而且,这两人在章台宫中,明确表态,与王绾政见相左。
    此刻,王绾莞尔一笑,瞥了一眼淳于越:“此事,乃是王上下达诏令,我等可以商议,可以谋划,廷尉府官署与岷君自然也可以。”
    在王绾看来,淳于越这人,城府太浅,不足与之谋。
    他虽然与扶摇政见不同,但对于扶摇极为的尊重,就像是扶摇自始至终,面对他,也不曾失礼一样。
    从扶摇封君开始,他便不曾称呼扶摇为十三公子,若是称呼岷君。
    称呼一个人最高爵位亦或者职位,这是对于对方的尊重。
    这也是大秦朝堂之中的管理。
    哪怕是长史无实权,廷尉府赫赫权势。
    在大秦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乃至于秦王政都称呼李斯为长史,除非是,需要动用廷尉府,否则从不称李斯为廷尉。
    朝争!
    政见之争,视同水火。
    但不到最后一刻,撕破脸皮,才是最无能的作为。
    这一刻,周青臣打破了沉寂,道:“大道之争,不在诸侯制,不在郡县制,而在商君法制与《吕览》。”
    闻言,王绾面色不显,心底深处却涌现一抹喜色。
    “何以见得?”
    周青臣笑了笑,朝着王绾,道:“诸侯制源远流长,郡县制行于大争之世!”
    “大争之世,七国不封诸侯而行郡县,乃大战所需!”
    “今我大秦荡平山东六国,战乱平息,当谋治世!”
    “以战时之法,行太平盛世,无疑是风马牛不相及!”
    ........
    “哈哈,不愧是博士仆射,这一份口舌,当真是了得!”
    王绾抿了一口凉茶,意味深长,道:“六国方平,以分封而行,复辟旧制,不可取也!”
    “那位岷君,已经提剑了!
第290章 你借我威,我借你势,以煌煌威势以成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