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1章 诗魔白居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着时间的流逝也就产生了情愫,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最终在白居易三十六岁的时候,终于结束了单身生活,和杨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杨氏贵为名门千金,而白居易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诗人。

    两人也算是门当户对,被很多人看好。

    白居易和杨氏确定关系之后,很是开心。

    一个崭新家庭的诞生,冲刷了白居易心头不少的仕途不顺的郁闷。

    两人结婚当天,新婚燕尔之际,白居易更是激动地一气呵成地写下了一首诗作。

    将其送给了妻子杨氏,这首诗歌更是被唐朝百姓奉为最美情诗。

    然而在这首诗作穿过朝代的更迭,流传至今之后,却被天下的女人骂惨了。

    在诗作开头,白居易表示了要与妻子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决心,约定死后要与其合葬。

    但是紧接着,白居易却举出了很多例子,一一向杨氏介绍了作为贤妻应该有的样子。

    首先,白居易列举了黔娄的妻子。

    黔娄乃是春秋鲁国时期著名的穷苦学生,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位富家千金。

    黔娄的妻子不仅不嫌弃黔娄身无分文,甚至还愿意与其一同过苦日子。

    褪去了富家千金的光环,为了爱情开始下地种田。

    紧接着便是冀缺的例子,与黔娄相同,冀缺也是贫苦人家出身,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每当他在田间干活的时候,其妻子都会将饭菜送到地头。

    后来,相敬如宾的成语也是来源于此处。

    然后,白居易更是举出了陶渊明的例子,陶渊明不愿去谋生。

    其妻子也并不嫌弃他,最终恋人跟他归隐山林,一同烧柴做饭,过起了苦日子。

    最后,白居易更是列举了梁鸿的妻子。

    梁鸿的妻子本是一位美人,但是在她向梁鸿表示爱意之后,却遭到了拒绝。

    梁鸿表示自己更喜欢懂得生活,勤俭持家的女子。

    为此,梁鸿的妻子便洗掉了身上的胭脂浮粉,同梁鸿做起了寻常小夫妻,后来的举案齐眉也是出自这里。

    “次年三月,元稹和白居易相会于峡口并在夷陵停船三日。”

    “当时白居易的四弟白行简也跟随出行,三人在峡州西二十里的黄牛峡口石洞中置酒赋诗。”

    “南宾郡正当峡路的深险之处,花木大多新奇怪异。”

    “白居易在郡时曾撰写《木莲荔枝图》寄给朝中的亲朋好友,并分别介绍荔枝和木莲的树木外形,果实颜色以及香味。”

    “同年冬天,白居易被召还京师并拜司门员外郎。”

    “唐长庆元年,白居易受诏与中书舍人王起覆,与礼部侍郎钱徽策试及第进士郑朗等十四人。”

    “同年十月转为中书舍人,不久由于穆宗亲试制举人而受诏为考策官。”

    “唐长庆二年,白居易由于向皇帝上书劝谏不被重用而请求外放。”

    “同年七月,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治理西湖水并修建白堤,还修缮管道堵塞的六井以解决城内居民的用水问题。”

    “不久元稹从冯翊到浙东任观察使,白居易与元稹经常在杭州和越州的边境相会,并有诗歌相和往来使交情加深。”

    “杭州刺史任期满后,白居易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

    “唐太和二年,白居易转任刑部侍郎并封晋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次年白居易称病东归,在洛阳的履道里买下宅院定居,整个晚年时光都在洛阳度过。”

    “后白居易为避免受朋党斗争的影响而请求担任分官,先后担任河南尹、太子宾客分司。”

    “开成元年,白居易被任命为同州刺史,他以生病为由推辞不拜。”

    “开成四年,六十八岁的白居易中风并卧病伏枕长达几个月,之后将樊素、小蛮等妓女放还回家。”

    “仍自为墓志,病中吟咏不辍并创作十五篇《病中诗》。”

    “会昌年间,白居易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年白居易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大中元年,白居易在洛阳病逝,时年七十五。”

    陆游:白居易列举这四个例子,无疑是想表示。

    希望妻子杨氏可以同他们四位贤妻一样,日后能够与自己做到相敬如宾。

    不仅如此,在诗的最后,白居易更是开始向妻子介绍何为清苦的生活。

    没有必要山珍海味,也没有必要玲珑绸缎。

    只是简单的饭菜和粗布就能维持生活,实在是没有必要大张旗鼓。

    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白居易想要同妻子一同安贫乐道的决心和迫切。

    因为迫切,白居易此次作诗的用词也是颇为直白和朴实。

    因此,这首诗在被唐朝百姓知晓之后,人们纷纷赞赏白居易的用情之深。

    这在唐朝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在那个年代。

    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廉,很多时候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在婚后,甚至没有发表立场的权力。

    整首诗的大篇幅都用来叙述自己对于贤妻的要求标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字眼来约束自己。

    不敢想象,作为白居易的妻子。

    在看到这首诗作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感想。

    究竟是痛苦的甜蜜,还是被束缚的烦闷。

    在他写下如此的言论之后,势必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不过,也许这层解读是对白居易的误解。

    白居易在与杨氏结婚之后,生活得还是很温馨。

    虽然算不上琴瑟和鸣,但至少也是相濡以沫。

    尤其是在女儿出生之后,为这个家庭更是带来了很多的欢声笑语,令白居易心中的苦闷一扫而光。

    然而,好景不长,白居易的女儿在三岁的时候不幸夭亡。

    对此,杨氏也变得终日闷闷不乐,以泪洗面。

    此时,白居易也是再次写了《赠内》来鼓舞杨氏,使其重新振作。

    在之后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杨氏更是陪伴白居易度过了无数的艰难。

    始终陪伴在其身边,抚平了白居易心中的不少伤痕,成为了他心中的慰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