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是当地的警方,司法部门还是政府政客什么的,都对他们非常忌惮。
要是权力小了,这些家伙还能怕他们吗?
没有相应的绝对权力,威慑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所以,在保住CBI权力这件事上,他们是一致的。
大家经过两天的商讨,最后得出了一个初步的决定。
那就是轻松放过安迪穆图那伙人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安迪穆图的身份太过特殊,要是将他拿下,国大党那边无法交代。
所以呢,他们决定从其他人身上下手。
就是安迪穆图身旁的一些人,或者是一些运营商,这些人中总有一些人得成为这次的替死鬼。
也就是说,CBI这次调查不抓一批人,那肯定是无法向民众交代。
安迪穆图这些主要的人物,他们暂时不好动,只能动一些其中势力相对弱小的人,这样应该可以安抚民众愤怒的情绪了。
这就是谢里夫等人最后的决定。
罗顿听完维德斯的这些叙述之后,心中倒也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按理说,这样的问题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要安迪穆图等主要人物没事,相信国大党那边能理解,抓小放大啊。
民众这边要是见到这么多人被抓,被清算,到时候再加上媒体宣传一下,在政府的干预之下,相信能够占得一些舆论优势。
不过这一次,罗顿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安迪穆图等重要人物都是遭到了撤职并逮捕,虽说在2017年的时候,他们都被判无罪释放,但至少说明在这一刻,中央调查局是没有抵挡住反对派这边的压力。
他们最终只能将安迪穆图等重要人物给逮捕了,而不是他们现在想要的抓一些其中次要的人物交差。
正是因为如此,谢里夫他们的这个计划会失败。
这里面到底发生什么事,罗顿就不大清楚了。
不知道是国大党退缩了,还是反对派给得压力太大的缘故。
若是国大党退缩了,那么谢里夫抓了安迪穆图他们,应该是得到了国大党的默认,这还好。
如果纯粹是中央调查局无法抗住反对派及汹涌的民意才抓人的话,那他们就得罪国大党了。
毕竟国大党是要让中央调查局对安迪穆图的调查是走过场的,可不是将他抓起来
那么谢里夫的职业生涯恐怕就会有大麻烦了。
罗顿记得谢里夫没能连任CBI总局局长,很快就退居二线了,要说和这件事完全没关系,罗顿心中是不大相信的。
毕竟谢里夫正常情况下,按照年纪完全可以再干一件的。
说起来,谢里夫其实还算是比较配合政府了,比如上次阿肖科的事,他就算是维护了国大党的利益,保住了阿肖科。
这样的CBI局长,按理说还是不错的,政府那边应该会支持他连任。
可就是出问题了,谢里夫没能成功连任,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罗顿没有多想,这些事还轮不到他去说什么,他只能管好自己,尽量在这次事件中给自己找点好处,少招惹点麻烦,那就算是成功了。
这件事牵扯太大,罗顿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清晰的,那就是可以参与,却不能参合太深。
当然,他现在的职位在CBI中还是太低,也注定他不可能介入太深。
像抓捕安迪穆图这样事,轮不到自己来做决定。
那是总局负责,甚至就是谢里夫亲自负责的。
自己只是配合维德斯在马邦这边调查一些相关人员。
在调查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利用一下特别调查专员的权力,针对一下赫拉利。
赫拉利是马邦的邦内政部长,身份地位不凡。
可在安迪穆图这件案子中,赫拉利也就是诸多大人物中的一员,他不算是最顶尖的那一批。
所以说,罗顿针对他心中那是一点忌惮都没有。
像赫拉利这样的人物,不就是正好用来充当挡箭牌,替罪羊的吗?
“这是名单。”维德斯将一份密封的文件递给了罗顿,“这次德里会议上决定的。”
这是他们会议上商议的绝密文件,里面初步拟定了一些要拿出来解决的人物,这些人都是替罪羊,用来平息民众怒火的。
这样才能将安迪穆图等主要一些人物给摘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