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同志们都在关心碳化这个与碳纤维名字直接相关的工艺流程,高振东提醒道。
潘工回答道:“您提醒得对,对于预氧化,我们有相当的考虑,不过我们对预氧化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预氧化过程是原理极度简单,但是条件组合非常复杂多变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考虑是在研究过程中去一一落实。”
他们不是没考虑,而是考虑不过来,预氧化涉及到的条件又多又杂,短时间根本想不到那么多。
他们是考虑进入试验之后,用穷举法解决问题,这也是搞材料的同志常用的办法。
高振东想了想道:“这样吧,你们也先别穷举了,先把东西做出来再去深入,我给你们一套参数组合,你们在这个参数组合的基础上先搞。”
还有这好事?
正因为预氧化的原理非常简单,所以他们都没考虑向高振东请教什么,因为一目了然。
而因为预氧化的实际极为复杂,他们还是没有考虑向高振东请教能得到多少结果,毕竟这些全是细节,非常实际,不进入实操很难得到结果。
没想到高委员这里居然有一整套?
虽然高委员也是凭空自己推导出来的,但第一次的参数组合肯定是凭空推导出来,反正想来总比自己这帮人凭空推出来的要靠谱。
这不是迷信,而是经验,和高委员共事久了之后得来的经验。
“那太好了,这样的话,能给我们省很多时间和资源。就是有点浪费您的时间了。”潘工笑道。
这样一来,相当于最初的工艺组合所需花费研究时间和资源,完全不需要投入,直接一步跨入试验阶段,所需要准备无非就是设备和材料,这样一来,速度就快多了。
说得阴暗一些,出了问题,那也是高振东的问题,花时间改就是了,同志们肩膀上的压力陡然减轻,到了轻若无物的程度。
而且话说回来,高委员搞出来的成果,不至于那么惨,绝对不至于。
在轻松的氛围中,高振东把预氧化工序的各项选择和参数拿了出来,并一一向同志们大致解释了一下其中的道理和考量。
这让同志们更放心了,能把这背后的门道都说得清清楚楚,光凭这一点,这套工艺参数做下来的结果就差不了。
相比自己这帮人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人高委员早就已经吃透进去了。
事情不少,花的时间也不少,整整一个下午,都花在了这上面。
不过相比彻底奠定碳纤维量产研究工作基础的重大意义,这点时间完全不是事。
无论是谁来评价,一天,不对,加上前面,几天时间就完成这么一件事,他们的想法都不是时间长不长的问题,而是可不可能的问题。
如果是真的,那简直太值得了,几天时间奠定一个领域的基础,还负责扶上马送一程,这种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
“……行了,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同志们了。”看着接受了大半天高强度知识灌顶,却没有半分疲态,神采奕奕的同志们,高振
第1459章 双管齐下(3k)-->>(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