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时间要短得多,尤其是高振东这种直接抄答案的,花的时间就更少。
虽然时间少,可是同志们可并不认为高振东的贡献就少了,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切实可行、综合性能优异的技术路线来,可以说是比落地的过程要重要得多。
毕竟细节可以慢慢改,可总体方案一旦确定,想要修改代价可就大了。定方案的人,能力要强,还得有承担责任的觉悟。
“哈哈,我也就是提了那么几句。看样子,这套近程野战防空系统是差不多齐活了?”
“对,这一次你看见的是湿热丛林试验,算是以战代试吧,不过高原、雪地等各种条件,也都在同步试验中,只是没有这种以战代试的条件。”
现在周围老实得很,像是高原这些地方,压根没有出手的机会,只能拖上去自己打着试一试了,和热带丛林能真抓实干相比,还是要差点意思。
“对了,陆装局那边返回来的消息,海军的同志看着这家伙非常眼热,希望也能往船上装。”
高振东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去,刚才说的都可以说是扯闲篇,但是这件事情可就涉及到实际的技术决策。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的建议是海军只要炮,不要导弹。”高振东道。
“不要导弹?那火力密度和打击手段不就少了一半?”说到正事上,总工也正经起来,把玩笑话都扔到了一边去。
高振东的建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据他所知,高振东是很喜欢堆火力的,或者说,他们那批当年从战场上下来的人都这样,打得准不准先不说,至少打起来动静要够大。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些放导弹的空间和重量,还不如多带点炮弹。”高振东道。
“按说导弹的灵活性,比炮要高得多吧?”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能上导弹,那是绝对不愿意放过的。
高振东在电话里笑了起来:“老总,在我看来,海军和陆军,对这种近程防空的要求是不太一样的。陆军这边带一点点进攻性质,而且面对的目标多种多样,情况也瞬息万变,所以手段丰富一些很有必要,海军则不然……”
高振东详细解释道,陆军这边要面对的,有战术飞机,有炸弹,有直升机,甚至急眼了放平打步兵和轻型装甲车辆也不少见,而且因为地形的原因,目标出现可能非常突然,例如“争一树之高”的武装直升机,是有可能随时在面前出现的。
“那海军呢?”振东同志这话,好像有点道理,毕竟他自己就是陆军出身的。
“海军要考虑的就简单多了,作为最末端、最后一层防御,它的目标非常纯粹——自保,拦截敌方投掷的武器。而且这种武器,最终肯定是导弹。”
“那区别在哪里?”总工明白,高振东作为这个弹炮合一系统的提出者和炮、导的总体路线制定者,在这方面的理解肯定比自己要深刻。
“实际上,这种半主动雷达制导的近程防空导弹,在反舰导弹来袭的窗口期内机会是有限的,要说反应能力和火力持续能力,还真不如炮弹。毕竟炮可以边打边修正,但是导弹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基本上没有补发第二发的机会。而且,导弹的破片战斗部的毁伤能力,是不如25炮的穿甲弹的。”
“话虽这么说,但是导弹毕竟有导弹的优势,我估计他们不愿意放弃。”
“这个好办,到时候做实验就知道了事件才是标准嘛。”高振东笑道:“而且,弹炮合一在海上用于保护高价值目标的时候,存在一个弹炮相互影响扰动的问题,真要想用导弹,不如把导弹独立出来,另外装一套系统。”
实际上,白熊虽然在船上大量使用弹炮合一系统,但效果其实不是非常理想,有点两头不靠的感觉。
毕竟海上近防系统保护的是高价值目标,有些功能还是纯粹一些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