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的同志道。
他们讨论的中心,是位于这条船舯后部的三个不常在军舰上看到的东西。
——三个40管130毫米长弹火箭炮,这才是这艘用老船改装的火力支援舰的主武器。
为了和老的、只有10多公里射程的130火区别开来,25~40公里的新型火箭炮被称为长弹火箭炮。
而那群忙碌的同志,正是围着这三门火箭炮在忙活。
而在这里牵头指挥的,是负责改装的同志们。
“你觉得这次打靶,精度能不能满足要求?”一位同志问另一位同志。
“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毕竟这些火箭炮是用陀螺仪自动稳定的,我算过稳定的精度和响应速度,加上我们的控制系统性能,这个炮的精度不会比陆上25公里长弹差太多。”另一位同志很有信心。
之所以用25公里长弹而不用40公里长弹,是因为这个射程已经在其作战目标的岸炮射程范围之外,不受对方的岸炮火力威胁。毕竟M110式203mm榴弹炮,已经是80年代的事情。
而25公里长弹的精度,无疑是要比40公里长弹的要好的,这是客观物理规律。配合陀螺仪自动稳定的40管火箭炮,3门就有120枚火箭弹,单舰火力不可谓不猛。
“你们选这个25公里长弹作为主要弹种,实在是很有想法啊,精度更好一些,而且从重量和尺寸上,也更合适人工装填一些。”
这条船每门炮是有60发备弹的,只是受限于资金、空间的限制,无法布置像陆军用的130长弹火箭炮那种自动装弹机,此时,合适的尺寸和重量就显得重要起来。
“是啊,我们学到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尽量选择合适的而不是最突出的。”
这条船,还有它还在改装的另外两条姊妹舰一样,都是作用巨大但是用途单一、预期的使用次数不会非常多,所以在改装选择上面,负责改装的同志也是花了不少心思,说起此事,他还是颇为自得的。
“报告,每门炮试验弹各6发,已经装填完毕!”
一位身着海魂衫的战士走过来,向两位同志汇报道。
这就是试验精度,如果把每门炮都装满了打出去,耗费的资金可不是一点半点,能省一点还是省一点。所以只是在每门炮的典型方位,四个角以及上下两排的中部,共装6发弹用于试验。
“好,全部撤退回预备战位!”火箭炮一旦发射,整个中后部甲板可谓是火光四起烟雾升腾,这些准备重新装弹的战士们必须撤回得到良好保护的预备战位。
两人也离开火箭炮这一片区域,快速回到了封闭式舰桥中。
“试验准备完毕!”
“好!是骡子是马,今天拉出来遛遛。”
这条船改的地方不多,要说真正最花钱的,其实三门火箭炮本身并不多,反倒是三门炮的陀螺仪稳定系统更花钱一点,毕竟为了尽量保证陀螺仪的综合性能,同志们没有选用机械陀螺仪,而是使用的激光三轴陀螺仪。
这东西虽然比最好的机械陀螺仪便宜,但是相比普通的陀螺仪还是要贵出不少,甚至同志们早就打了主意,等到这条船的使命完成,这9台三轴激光陀螺仪是要拆下来继续用的。
主打一个该省省该花花。
而现在,就是检验这些改装的成果的时候到了。
三位同志将打击目标分别输入三门炮的火控单元,为了保证每门炮能快速支援各自的目标,改装的同志甚至很贴心的为每门炮配置了一位火控操作手,既可以一控三,也能分开控制,主打一个你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
随着一声令下,18枚火箭弹在巨大的轰鸣和烟雾之中,腾空而起,飞向海岸边的靶区。
火箭弹还在空中飞行,几位部队的同志已经忍不住爬到了船体最高的地方,用望远镜向远方搜索着。
这里勉强能通过望远镜看到一点东西,只是想要在望远镜的视场中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区域,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这
第1441章 陆军海上三姊妹(4k)-->>(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