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的事情了,毕竟王重也不是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甚至这方面王重一点涉及都没有。
虽然都是理工科,但是跨科做这种级别的研究难度,不亚于文科生在高考上拿了全省理综满分。
根据王重最新的稿纸照片,从二氧化碳到淀粉,从虚拟到现实,比之前的最短步骤多了两步,主要是使用了一种类似计算机模块的方式进行实验。
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一共只有十一步,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的写在了纸上,即使是一个本科生都能看懂。
整体是一个步骤,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十个生物反应,而生物反应,即使是在有催化酶的情况下,合成效率仍旧会比植物正常的合成速率要慢很多。
只不过这些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二氧化碳中,直接搞出淀粉,不管多少,只要有,就证明实验成功。
至于能耗,这不在他们关心的范围之内。
实验室阶段总是要花些钱的,大不了实验成功,证明这条路可以走通之后,再考虑怎么改变就是了。
总之,经济收益不在实验室版本的考虑范围。
快慢无所谓,产量无所谓,能耗无所谓,只要有就行。
甚至不用大师兄的分配,每个人各司其职,按照王重的手稿,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的实验器具以及原材料。
二氧化碳肯定是不可能用呼吸提供,效率太低不说,还容易有杂质。
直接用大理石+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就以方便多了。
每人都负责一块业务,而大师兄则是没有动,一直在看着王重的那张手稿,就好像在思考该怎么做接下来的实验一般。
一旦团队里面有人完成了现有的工作,大师兄立刻就能给他分配出 新的工作,一切的一切,只为了事实能不能达成王重手稿中的实验效果。
是不是真的能通过王重的这个手稿,凭空生产出淀粉。
如果做不到,他们或许会松一口气,毕竟王重几分钟的时间就否定了他们大半年的辛苦,换谁谁都接受不了。
但是一旦成功,就证明,这个世界,真正的天才和天才之间的差距,可能要比天才与普通人之间 的差距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