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之季,星途S01又以技术下放的模式,用极具性价比的价格给予市场降维式打击,说到底到目前为止,尉来延续的依旧还是错位竞争模式。
通过错位式的竞争,让尉来的产品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然而现如今的尉来已经成了市场龙头,当一家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新能源车企,再想要做到错位竞争已经是不可能的。
尉来如今的每一款车型,一旦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他车企立马就会以对标的方式推出,纯电领域的星途S01,去年还几乎没有对手,今年就出现了BYD海豚。
ET5的中高端市场,除了毛豆3之外,海豹以及小朋P7的加入,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极克001的产品力也很强,九月份极克001交付突破8000辆,吉利整体新能源汽车交付接近四万辆,就是力证。
这些车型,或多或少的从配置以及价格方面对标了尉来各大价位的重点车型,再不提赛力斯,零跑这种盯着尉来L系列推新车的新势力企业了。
能够出现在檀锦程办公桌上的其他车企数据报表,除了BYD以及特斯拉之外,目前也就只有吉利了,虽然吉利现在一至九月份的销量不足19万辆,但是绝对是不容忽视的对手。
预热中的银河系列,以及产品力不断提升的极克系列,九月份销量突破8000辆,距离极克001单月销量破万也只是时间问题,要知道这款车型可比BYD目前整个体系在售的车型都要贵呢。
若不是极克团队的一系列骚操作,这款车型原本可以成为吉利王牌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能够在30万元以上车型取得成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证明了吉利的实力。
另外有一说一,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还是非常克制的,一至九月份,吉利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8.9万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爆发时期,这个数字是不够看的。
不敢说这组数据里绝对没有水分,但至少是相当克制的,很多车企的数据,其实就是一眼假。
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尉来已经成了整个市场的“靶子”,已经不具有之前的那些优势,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尉来应该如何应对市场?
“在用户认知与习惯逐渐改变的情况下,让产品保持竞争力,就需要更进一步的解决用户的痛点,这就是我们在2023年之后的核心竞争力。”
当你已经取得了行业龙头地位之时,在新车型,老款换代时,思维模式就要不一样了,尉来要寻找“错位竞争”以及新的销量护城河。
市场白热化之下的竞争,一定是以用户为核心的,谁能够更贴近于用户,谁就能够拿下市场。
所谓的续航焦虑,其实已经证明是一个食用油伪命题了,当用户消费习惯改变之后,续航焦虑实际已经不存在了,那些依旧还以这个借口为由抗拒电车的,其实已经很难改变他们的看法了。
“当前新能源汽车所谓的续航焦虑,更多的还是车企在续航里程上的虚标,大部分车型在续航里程上非常的浮夸,导致用户对电池续航的信心不足。”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为了所谓的营销爆点而去夸张自身续航里程,宁可少标一点也不要为了所谓的参数去忽悠消费者。”
当一众虚标狗的市场,尉来可以凭借着自己长期以来建立的实际口碑,影响用户对品牌的选择,其实还是在技术方面,想要寻求新的技术护城河,技术创新是必须的。
从电池续航里程提升,优化,快充技术,再到供应商上的成本优化等等方面,尉来都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只有实打实的技术,才能够支撑起产品力。
另外,就是在营销上,尉来也要做出改变了,经历了特殊的三年,用户的营销环境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无论是产品力还是营销方案,都必须从用户的视角来分析。
从前那种企业为主的方式,已经是不利于当下的营销环境了,这一点上真要说起来,BYD是真的做得很多,从前的BYD无论是在处理用户关系还是媒体关系方面,都做得很差。
但从去年开始,BYD在营销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BYD销量的爆发,除了他们技术爆发之外,营销上的突破也是关键之一,BYD是一家善于学习的公司。
“尉来不能高高在上,需要向其他优秀的企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九月末的投资者交流会,在销量持续突破的情况下,成为全球首家年销量达到百万级别的新能源车企,檀锦程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显得诚意十足。
除了认真回答投资者的提问之外,整场交流会可以看成是檀锦程对于尉来的居安思危,尉来新车型发布计划,营销方式,以及技术突破,还有包括预研的固态电池等等都有提及。
甚至于主动提起,当BYD产品崛起之时,尉来会否丢失目前新能源第一销冠的名头,且明确表态真到了这一步,尉来也可以坦然接受。
从各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一年以来销量的狂飙猛进,尉来从上至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投资人看来,这些变化有好有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檀锦程身上越来越有龙头企业掌门人的气质了。
三年,其实可以看成是对企业的一种保护,当年虽然情况比较严重,但谁都知道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两条产业链上的消息就表明了距离一切恢复正常化,越来越近了。
这两条消息都来自于产业链上,首先是博世官宣,其ESP芯片交付周期从之前的30周缩短至15周,合资品牌的产能在博世的带动下,将大幅度上升,大众在博世官宣之后随即宣布其10月份产能将环比提升22%。
在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利好之下,当合资品牌产能恢复正常,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短期反攻,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条消息就是,碳酸锂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了,尉来从前凭借着自己影响全球50%锂矿原材料建立起的成本优势,在原材料价格回落之下,也会逐渐降低。
真正对尉来考验的时间点,是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