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的理由,否则冬季的折损是相当大的。
他也并不打算在冬季练兵,仅仅只是希望通过随军士子们以及左幕军军官们对赵韪所部的人员进行教化。
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考虑进行整训,最少也要将这部分人员融入左幕军体系之中,否则这些力量不但形成不了助力,反而还会是很严重的累赘。
无独有偶,左幕军这边在撤军过冬,而联军这边也在撤军。新都城是个小县,别说和成都、武阳相比了,就是同广都相比,也是大有不如。
因此,曹昂在司马懿的建议下,仅仅在新都留下三千人,主力尽数撤回以雒城过冬。此时的联军兵力虽有折损,但也抓到了近万赵韪军俘虏,也需要时间整训,将这部分力量消化。
曹昂、司马懿等人的想法,与刘封十分相似,只是他们并没有随军士子这种左幕军独有的体系,但他们一样能够用原始手段来进行降兵的融合工作。
一时之间,战火纷飞的成都平原竟然在冬日里迎来了难得的和平。
绝大部分的百姓并不知道来年开春之后,很可能会迎来更为汹涌的战火,只是庆祝着新年的到来,许愿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曹仁领着三万大军冲出群山,抵达涪城的时候,整个蜀中彻底安宁了下来。随着天气渐渐寒冷,连续的降雪开始封山,左幕军后勤优势开始显露无疑。
左幕军的船队能够方便快捷的以水路将荆州各地的资源调集到江陵,然后在此地集结为船队朔江而上,将粮草辎重送至江州。
然后经过诸葛亮的调度分派,又分别走水路送至各路前线。
别说是粮草军械了,就是御寒物资也是极为丰富。
当左幕军能够在各个城池之内,使用煤炭来取暖时,联军的士卒却还得派出士兵砍伐树木,拾取柴火以供做饭取暖。而联军的粮道更是因为大雪封山而彻底断绝,只能依靠本地的粮食补给来支撑自身的消耗,甚至还需要刘璋自成都调拨钱粮才让曹昂在新年之际得以犒赏全军。
因为此事,成都城中的军头们颇为不满,不论是东州兵的吴懿兄弟、庞羲等人,还是蜀军的张任、黄权、刘璝、冷苞等人,俱是觉得刘璋太过软弱。
成都城中尚有兵马三四万人,城外还有黄权所部近万大军,兵力甚至还在曹、张联军之上,何以如此卑躬屈膝,以财货阿人。
上层军头都如此抱怨,底下的中下级军官士卒更是怨声载道。
可刘璋却是不听,他已经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曹军身上,生怕得罪了曹昂而引得联军退兵,坚持将大量的财货、布帛、井盐、酒肉、粮食运送至雒城,供给曹军。
刘璋这边固然已经竭尽所能,可曹军这边却也没什么感恩之意。
曹军上下军官士卒虽然没有明着抱怨,却各种阴阳刘璋小气。
他们觉得自己可是走了两千里路,千里迢迢的从中原赶到蜀中为刘璋打仗,前些日子更是击破了赵韪的叛军,这可是救刘璋于水火之中的大功。
可刘璋就送了这么点钱粮酒肉,还是在快过年了才送来,这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平心而论,刘璋所送的物资其实并不少,毕竟他此时正巴结曹昂,怎么可能有心慢待对方?
可一来刘璋几次犒赏蜀军、东州兵,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财货钱粮,现在又临近过年,刘璋虽然竭尽全力,但也不能一点不留,毕竟成都城里的士卒也需要年赏。
故此,送来的物资虽然不少,但远远不够四万余曹兵以及同等数量的汉中兵分配。
无奈之下,曹昂只能优先供应曹兵,最多分出部分给汉中最为精锐的六千道兵,至于其他的汉中郡兵和普通教兵,那就只有增加些许口粮作为奖赏了。
如此分配,汉中军自然也大为不满,就连张卫也觉得曹昂所为有些过分。
阎圃虽居中调节,但也效果不大。
三家联军虽然没有因此而翻脸,但委实是多出了一道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