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6章 有待商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能供汉室政治犯选择的逃亡路线,各个方向的逃亡目标的情况,也就是一目了然了。

    去草原,找匈奴人,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还要被游牧之民鄙视、歧视;

    去西南夷,虽然不会被当地人鄙视,却要再多一个气候湿热。

    去岭南,找南越王赵佗寻求庇护,则物质条件相对丰富一些,也更容易得到庇护,但气候条件却极差,很容易性命不保。

    至于东海——出海逃亡,真的就是在赌。

    赌自己能在饿死、冻死之前,幸运的碰到一个无人海岛,且这个海岛足够大、物资足够丰富。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过的在比岭南还好;

    但运气不好的话,死相却对超乎你的想象。

    属于是拿命去赌,听天由命了。

    除非没有被的选择,不出海就只能死,否则,就不会有人选择这个方案。

    而剩下的最后一个方案,无疑,便是各方面都相对更容易接受的:朝鲜半岛。

    相较于寒冷的草原、湿热的西南夷,朝鲜半岛的气候条件虽然好不到那里去,但总归是有办法解决。

    ——草原要命的不是寒冷,而是寒冷的同时,又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

    到了冬天,就只能搞个帐篷,然后硬熬。

    但朝鲜半岛多山丘,哪怕是冷,也完全可以找到避风之处,再就地取材建造土屋、木屋避寒。

    物质条件层面,朝鲜半岛比草原也稍富足些。

    虽然没有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提供必要的肉食和乳制品,但与汉室版图更近的距离,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往来、物资流通。

    此外,在最关键的政治层面,卫满朝鲜的存在,也是的政治犯们丝毫不用担心自己在朝鲜半岛,会活的不如狗。

    ——卫满朝鲜惹不起汉室,不敢和汉室正面硬碰硬;

    但只要有机会,卫满朝鲜就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让汉室恶心、难受的契机。

    结合此件重重,朝鲜半岛——准确的说,是卫满朝鲜政权,就成了过往几十年当中,汉室政治犯最为理想的去处。

    因为相较于草原上的匈奴人、西南的诸夷,以及岭南的赵佗,卫满朝鲜几乎在每一个层面,都有着相当巨大的优势。

    论气候,没草原冷,没西南夷、岭南闷热,最主要是寒冷有办法解决;

    论物质,比草原、西南夷丰富,虽然比不上岭南,但也差不了太多;

    论政治考量——卫满朝鲜和汉室的矛盾,或者说是敌对关系的稳定性,可远比匈奴人和赵佗要更坚定,更别提并不敌视汉室的西南夷了。

    毕竟匈奴人和汉室的敌对关系,源自于利益之争;

    而赵佗敌视汉室,也不过是想割据、抗拒被汉室统一,却也没闹到非打一场不可的地步,仍旧有机会和平解决。

    但卫满朝鲜,却是叛贼余孽的后人,几乎不可能为汉室所容忍,几乎不存在‘与汉室和解’的可能性!

    对于从汉室外逃的政治犯,这,无疑是最让他们安心的政治背景了。

    客观条件如此,现实情况,也与之相差无多。

    ——过去几十年当中,得以在半岛站稳脚跟的卫满朝鲜,几乎收留了汉室近半的外逃政治犯。

    尤其是在吴王刘濞兵败身亡,吴国失去‘政治犯最优去处’的超然地位后,超过八成的外逃政治犯,都会将朝鲜半岛,当做自己外逃避难的最优选。

    而在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在吴楚七国之乱后愈演愈烈,并在汉武帝年间集中爆发。

    ——汉武大帝年间,卫满的孙子,卫氏朝鲜王卫右渠,开始加大力度收容汉室流民。

    在短短十数年内,通过吸纳汉室流民,卫氏朝鲜得以在卫右渠的带领下,组建起数万人的军队,掌握了足以横扫朝鲜半岛的强大军事实力!

    而且,随着势力愈发强大,卫右渠的腰杆也变得愈发强硬——竟是悍然撕毁与汉室之间的条约,拒绝继续朝贡汉室。

    与此同时,还阻止朝鲜半岛的其他国家,入真番等小国与汉室通商,以及朝贡汉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