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5章 无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作、事业、房车彩礼,什么娶妻生子——父祖辈都给安排的妥妥帖帖,根本不需要操半点心。

    人到中年,父祖辈也退居幕后了,有点上进心的,跟着父祖辈学着点,勉强接手家族产业,也够往后几代人挥霍。

    纨绔些的,指不定就等着长辈咽气,好将父、祖积攒数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家业挥霍一空。

    后世如此,当今汉室也毫不例外。

    ——开国元勋后人,因醉失国,甚至丢掉小命的还少吗?

    商人子弟,因为太过嚣张,而被官府立典型、提到钢板被权贵清算的,又有多少?

    而在以上诸多案例中,富商子弟也好,官宦子弟也罢,亦或是权贵之后也好;

    归根结底,手里权力最大、财富最多,同时也最不受限制的,无疑便是:皇室子弟。

    不同于其他权、贵子弟——皇室后人,尤其是封建皇帝,一不为财富所累,二不受规则限制;

    天地万物,甚至就连全天下的人,都在理论上归属于他,想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除了一句不痛不痒的‘千夫所指’的指责之外,再也没有能限制皇帝的束缚。

    一骑红尘妃子笑,从来都不是夸张的比喻。

    纣王烽火戏诸侯,也从不只是戏本上的寓言。

    拥有人世间,甚至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极限的无上权力,又自幼生活在极尽优渥的物质保障之下;

    一旦培养方式出了问题,那最终造成的,就必然是遍及天下的祸患与灾难。

    所以刘荣才会说:自己无法保证自己的后代,不会出现某个废除陵邑制度的傻缺。

    ——因为历史上,西汉末年真出了个这样的傻缺!

    汉武大帝的后代有如此傻缺,没道理刘荣的后代,就不会有。

    还是那句话。

    一件事,只要有概率发生,那只要实验次数足够多,就早晚会发生。

    抛一枚硬币,即便正、反两面的概率无限趋近于一半,立起来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但也绝不是完全没可能。

    一千次,一万次,乃至十万、百万次抛投,总会有硬币立起来的情况出现。

    同样的道理;

    皇室后裔,尤其是皇位继承人,哪怕刘荣再怎么未雨绸缪、构建制度,也终归是有几率出现漏洞的。

    尤其要命的是:自己立下的规矩,后人并非必须遵守;

    只要足够混账,就完全可以不管不顾,我行我素。

    再加上随着王朝稳定的时间越来越长,社会阶级愈发固话,社会矛盾缓慢积累……

    结合此间种种,将时间线放长到二百年,至少十代人的区间间隔内——刘荣往后十代的子孙当中,出一到两个傻缺,几乎是必然事件。

    往远了说,或许会是二百年后,刘荣的第九世、第十世孙;

    往近了说——说不定就是刘荣的孙子,甚至是儿子!

    毕竟历史上的太宗孝文皇帝,只怕是到死都想不到:在自己死后,短短两代人的功夫,自己的孙子辈,就出了一个视天下民生于不顾的‘暴君’。

    再者说了:两百年后,坐在汉家皇位之上的,难道就必定是刘荣的子孙吗?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从太祖高皇帝刘邦,到世宗武皇帝刘彻;

    从第一代的始祖刘邦,到第四代的重孙刘彻;

    短短三代人,汉家的皇位传承,就先后有两次偏离了嫡脉!

    汉二世孝慧刘盈,没能成为西汉历代皇帝的二世祖。

    孝景太子刘荣,更是连皇位都没坐上去,就被弟弟抢了大位!

    武帝之后,更是先有戾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

    后有昭帝刘弗陵无后而终;

    再有废帝海昏侯、昌邑王,在位短短二十七天,便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不可饶恕的罪过……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以及婴幼儿成活率、成年男性生育率;

    毫不夸张的说:往后二百年,刘荣想让汉家的被一个皇帝,都是自己的嫡脉子孙,完全就是在做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