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送走刘舍之后,刘荣第一时间便来到了侧殿。
    在侧殿的地上,是一张张棉被大小的巨大纸张,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样。
    而这些字样上的内容,随便流传出去几个字,便足以在整个朝堂内外,都引发一场剧烈的政治地震!
    ——刘舍,猜错了。
    刘荣要动的,从来不是九卿当中的某一个位置,好给未来的主爵都尉腾位置;
    刘荣真正要做的,是对汉家整个三公九卿制,都来一场大范围的校正、调整。
    比如:名义上是‘三公’,实际上却只常设丞相、御史大夫的三公一级,刘荣打算将太尉,从三公之列踢出去。
    按照刘荣的设想,汉家日后的三公,将会是丞相、御史大夫;
    以及:御史中丞!
    事实上,汉家现有的政治体制,即便是在后世的新时代,也能找到对应的参照。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理论上需要辅佐天子治理天下,但实际上,汉室几乎所有事物,都是由丞相府领衔,去进行具体的操作。
    在后世新时代,也有这么一个位置,叫国务园(屏蔽词)。
    而御史大夫,号‘亚相’,理论职责是辅佐丞相处理政务,同时还要监察百官,负责官员审核、调度。
    可实际上,御史大夫这个位置存在的唯一意义,是制衡丞相。
    制衡的方式,也恰恰是那句看似四平八稳的:辅佐丞相。
    既然要辅佐,那就肯定要插手相府政务;
    插手具体事务,自然就会分走部分针对性的权利。
    至于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审核官员’的职责,则是由御史大夫属衙真正的掌舵人:御史中丞去负责。
    而御史中丞,便大概对应后世的纪律检查部门,以及人事组织部门。
    在刘荣看来,汉家在过去,以御史大夫本人钳制丞相,又让下面的御史中丞去发挥纪律检查效能,实际上是将两个职责完全不同的部门,给硬糅在了一起。
    说是御史大夫掌握御史属衙,但在实际的运作中,御史大夫本人几乎不过问御史大夫属衙的任何事物。
    几乎所有有关纪律检查、官员调度的问题,都是下面的御史中丞去操作。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刘荣也大概能明白。
    ——丞相的权柄,来自于对整个天下的治理权;
    要想钳制这样一个‘权势滔天’的人物,那对立面的御史大夫,也同样要有足够分量的权柄,才能具备钳制丞相的话语权。
    在过去,这个支撑御史大夫与丞相分庭抗礼、互相制衡的权柄,便是监察百官,以及人事调度、任免之权。
    是;
    你丞相很牛逼;
    天底下的事儿,就没有你插不上手的;
    可我手里的官员审查、人事调任的权利,却是你领衔的外朝之命脉!
    你要是不把我当回事儿,那我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轻易动摇你的官僚系统。
    说白了,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御史大夫想坏你丞相的事儿,那纯粹就是便宜之内!
    这样的做法不可谓不高明。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闹成了本该支撑御史大夫拥有话语权的权柄,反而为御史中丞所掌控。
    这显然不合理,也不正常。
    所以,刘荣打算以丞相、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三者,为汉家的新三公。
    其中,丞相职权基本不变,还是发挥国务园的效能;
    但原本属于相府的关键权利:国库,却会被御史大夫间接掌控。
    ——相府国库的每一笔支出,都需要通过御史大夫的审核!
    如此一来,失去国库财权的丞相,等于是被削弱了一刀。
    至于御史大夫,虽然不再以监察百官、人事调度的权柄作为对抗丞相的资本,却能凭借手中掌握的相府命门:国库财权,从而具备对丞相精准的有效制衡。
    至于御史中丞,则一如往常,肩负着官员审查、人事调度的重担,并以此权柄,成为丞相、御史大夫之外的又一制衡力量。
    众
第379章 洗牌-->>(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