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播放:
    “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
    “这个世界上有四种国家,分别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小日子和阿根庭。”
    “小日子是东亚模式的代表国家,”
    “而阿根庭则是拉美模式的典型国家。”
    “小日子的东亚模式,以国家为主导发挥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导向型战略,雁形发展策略。”
    “自己领头,掌握核心的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将边界产业转移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这种模式让曾经的亚洲四小龙都深受启发,继而模仿并受益。”
    “这一理论是小日子的学者赤松要在1935年提出的理论,”
    “他认为在某一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必然会因为生产要素的变化,”
    “产品的竞争力会由强变弱,不得不面对产业升级和改革。”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小日子的产业发达以后,产业链条中相对落后的部分就转移到了亚洲四小龙那里。”
    “同时亚洲四小龙在产业发展完善之后,这些低端产业又转移到了更加具有人力和资源优势的其他地区。”
    “这样就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形成了以小日子为雁头,后面接着四小龙,再后面是早期华夏的一整个雁型产业链形态。”
    “这个理论里的关系就好像是,老板,中层管理,以及普通员工。”
    “这个模式的出现还有着另一个理论为基础,那就是比较优势。”
    “当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其他人的成本生产某个物品时,那么他就有了绝对的优势。”
    “那么他就应该集中力量生产这种优势最大产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相互交换,这样以来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力,增加了效率。”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太宗皇帝李世民看了看天幕,思索了半晌道:
    “什么雁形理论,不过是想要捞好处,而且想要一直捞好处罢了。”
    尉迟恭不解的问道:
    “陛下,这好处是怎么个捞法?老臣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李世民解释道:“既然是落后的产业转移给了别人,自己自然是留下了先进的。”
    “就好比喝水,自己永远在上游喝水,水永远是最干净的,脏的差的,自然给了下游。”
    “好处必然是自己最大。”
    “至于说什么比较优势更是胡言乱语,若是我们擅长兵器,能让邻国都来买我们的兵器吗?”
    “若他国善于产粮,我们是否能够不种田,只靠买来的粮食?”
    “国家命脉不可能尽操他人之手,这一点管仲当年就教过了。”
    “否则华夏也不会如此的坚持要完整工业体系了!”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
第474章 如何爬出中等收入陷阱?——给古人的一堂经济学课-->>(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