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间。
    他们心中总是有些患得患失的情绪。
    ......
    【当时新华夏主要的生产力来自于青壮年,即十几岁到三十多岁的人群。】
    【所以,得给这帮人扫盲,让他们赶紧识字。】
    【这样才能对推动社会生产、实现民族复兴起到关键作用。】
    【可是,如果让十几岁到三十多岁的青壮年都去接受长期教育,那么谁来搞生产呢?】
    【本来就粮食短缺,很容易饿死人。】
    【而一旦劳动力减少导致粮食产能下降,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推广繁体字不是难不难的问题,它完全就行不通。】
    ......
    各朝代的皇帝们陷入了沉思。
    事实确实如此。
    掌握繁体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需要数年的努力。
    新华夏急需培养识字的青年,他们才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
    不管是发展生产、发展科技、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这群年轻人。
    然而,在新华夏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威胁,国内更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夏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全面投入教育事业,尤其是耗时较长的繁体字教学。
    ......
    【最后一种方法,是让汉字进化。】
    【前面两种方法都不好。】
    【第一种方案,其弊端就不用我过多解释了。】
    【用四个字可以形容棒子国文化受到棒子语的影响。】
    【那就是,文化阉割!】
    【而棒子语就是那把无情的剪刀。】
    【那第二种方案也不行。】
    【所以为了民族复兴,汉字必须进化。】
    【或者说我们需要重新创造一批汉字。】
    ......
    各朝皇帝均感到庆幸不已。
    
第398章 汉字进化,咱们尽可能讲人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