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残缺不堪的城墙,守军本就不多的抵抗之心也没了。
    此时他们只有一个想法:对面动手之前一定要进行劝降这个环节。
    朱慈炯指着故城的城头:“来人,去城下劝降。”
    “是。”一个陕西骑兵纵马向前,来到了故城城下。
    “城上的守军听着,定王殿下奉旨南下平叛。听闻尔等已经投降叛军,定王殿下极为震怒。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要尔等打开城门向定王殿下投降,过去的事便既往不咎。”
    “如若不然,大军立刻攻城!”
    守军齐刷刷看向将领。
    将领则看向故城县的官员。
    武将一直被文官压制,他也得看文官的脸色。
    故城知县晃了晃脑袋,非常机智的对着所有人说道:“诸位,朝廷援军到了!快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城。”
    哎?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知县的机智说愣了。
    愣过神后,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不打仗就不会死人。
    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强。
    他们放下吊桥,打开城门。
    摆出一副投降的姿态。
    远处的朱慈炯被吓了一跳,以为对方要派兵出城作战。
    就在他紧张的要调派兵马的时候,劝降的明军骑马返回汇报:“启禀定王殿下,故城县听闻殿下到来,直接开城投降了。”
    “哦!”朱慈炯也松了一口气:“还算他们识相。”
    此时城中的官员和士兵已经列队出城欢迎朱慈炯。
    朱慈炯很高兴,打算骑马进城。
    旁边的亲兵提醒:“殿下且慢,防止有诈。”
    朱慈炯轻轻摇头:“放心,锦衣卫早已将城中的情况摸清了。”
    亲兵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围在朱慈炯身边一起前进。
    在城外接受投降后,朱慈炯想起了之前劝降的骑兵。
    他将那人招至身前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那个骑兵翻身下马,单膝下跪:“回殿下,末将岳镇邦,来自甘肃镇永泰堡。”
    朱慈炯怔了怔:“姓岳?难道是岳武穆(岳飞)的后人?”
    岳镇邦抬起头:“回殿下,末将是岳武穆的第十九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