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问。
    “当然有证据!”
    “证据何在?”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昨日我已将证据上奏陛下!”
    众官员听罢纷纷抬头看向崇祯。
    崇祯的脸比外面的冰块还要冷。
    他看向谢三宾,问:“谢尚书是内阁首辅,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谢三宾第一反应是彻查。
    毕竟史可法弹劾的都是勋贵,武将。
    这些人与文官都是死对头。
    但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妥。
    彻查意味着要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所有牵扯到的人都查清楚。
    他是东林党人,南方是东林党的基本盘。
    南京的勋贵在南边,郑芝龙也在南边,
    一旦彻查,整个南方恐怕都会牵扯其中。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称几千斤也打不住。
    谁也不敢保证没有东林党人牵扯其中。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东林魁首钱谦益。
    他是郑成功的老师。
    而郑成功又是郑芝龙儿子。
    也就是说...
    一旦彻查,钱谦益会第一个被牵扯进去。
    这不符合他们东林党的利益诉求。
    在当上内阁首辅前,他需要牺牲东林党的一些利益来换取朝堂上的话语权。
    在当上东林党后,他需要东林党帮他干活稳固权力。
    尤其是强制推行的货币改制。
    需要东林党大力配合才能在江南四省顺利推行。
    出于这种考虑,谢三宾决定尽量大事化小。
    可是在话即将说出口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崇祯为什么突然上朝?
    为了澄清自己没病?
    显然不是!
    如果真想澄清,只需和六部九卿的主要官员见上一面就行。
    没必要上朝。
    而且...
    昨日崇祯就单独召见了史可法,并商谈了此事。
    现在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说,显然是要严查。
    谢三宾犯了难。
    严查此事不符合东林党的利益。
    不严查又不符合崇祯的想法。
    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