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买地方官根本用不了九千两银子!
    正犹豫间,宋权找的托说话了。
    李济对着钱庐劝道:“钱兄别跟了,咱们四个当中张兄的买卖干的最大,挣的钱最多。比不过他是很正常的事,忍一忍算了。”
    这是劝吗?
    确实是劝,不过反方向的劝!
    就和几百年后许多人做足疗时选择反方向的钟一样,不但无法让人退缩,反而使人斗志昂扬!
    “笑话,”钱庐冷哼一声:“我钱某人可是苏州钱氏族人,岂能忍气吞声?”
    说罢,他对着宋权大喊:“宋大人,我出一万两。”
    嘶——
    现场的同时倒吸一口气。
    “一万两,有人出价一万两!”
    “佩服,实在佩服,”
    “不愧是苏州钱氏,果然有钱。”
    随着钱庐喊出一万两银子的高价,难题又回到了张贤的身上。
    他跟还是不跟?
    跟的话亏本是肯定的,但是心情舒畅。
    不跟虽然能省钱,但是会丢掉颜面。
    “张兄,”李济又开始劝张贤:“别跟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再说了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官职,咱们把这个机会让给钱兄,后面再发力也不迟。”
    李济的劝导直接起了反作用,张贤咬着牙说道:“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我必须跟!”
    “我出一万一千两!”
    “一万二!”钱庐毫不犹豫地跟价。
    “我一万三!”
    “我一万四!”
    ......
    随着二人矛盾的加剧,竞拍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价格越高,宋权越高兴,因为只有这样朝廷的亏空才会越来越小。
    “我出两万两!”钱庐咬着牙拍着腿说道。
    众人同时看向他的对手张贤。
    现在已经不是钱的事了,是面子和话语权的问题。
    赢下这场竞拍的人不但可以得到六品官职,还能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输掉的一方则会颜面扫地,成为其他盐商茶余饭后的笑柄。
    面对荣誉的较量,张贤也不甘示弱再次出价。
    这次他没有像之前一千一千的往上加,而是直接加了五千。
    “我出两万五千两。”
    
第913章 出价-->>(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