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关系重大的事情。
    很有可能说出去之后就不灵了。
    我知诸位也都是心思缜密之人。
    但是现在事关重大,还是不能轻易透露。
    万一走漏了一点点的风声,这事儿可就功亏一篑了。
    而我等,也必然会被牵连其中。
    所以便不与诸位说了。
    诸位只管到地方上去安心带兵。
    尽快把手中的兵马全部都给牢牢的掌控,静待时机,静待佳音。”
    听到胡惟庸如此说,众人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朱元璋这家伙当上皇帝之后,确确实实是不干人事儿。
    把很多事情都管的太死了。
    根本不给他们一点的自由。
    他们还记得,当初元朝的那些官员,过的什么日子?是怎么当官的。
    那叫一个舒服无比。
    再想想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弄出来的诸多规矩。
    尤其是之前,在中都城上的事。
    还有随后的空印案等诸多的事情上,更是做得无比之过分。
    天底下恼恨他的人,不知凡几。
    如今之所以不敢动,还真就是全靠朱元璋压着。
    许多人都觉得朱元璋过于强大。
    但只要朱元璋真的被弄死,那么很多事,立马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至于胡惟庸没有给他们说他的具体计划是什么,这些人里,有人虽然多少有些不满。
    但又觉得胡惟庸所说的,也确确实实很对。
    这件事自然是越机密越好。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一波他们是不亏的。
    有胡惟庸,亲自来做,杀这件事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他们只管等着胡惟庸的好消息也就是了。
    于是,众人纷纷从胡惟庸这边离去。
    回去之后,在三天之内,这些人就都离开京师,到地方上去赴任了。
    对于离开京师,他们是迫不及待。
    简直是一片都不想在京师这边多待。
    尤其是梅思祖,在第二天就走了。
    速度和那叫一个快。
    在这些人离去之后,胡惟庸大半夜都没睡觉。
    坐在这里,一直在考虑着事情,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复盘。
    如此推敲了半夜,方才躺在床上。
    辗转反侧了很久,逐渐的睡去……
    ……
    老朱这是上手段了啊!
    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胡庸等人,给一并端了啊!
    双水村这边,梅殷在得到了从京师那边传来的一些消息。
    知道了朱元璋,对于这些侯爷们处置之后。
    嘴角不由得上扬。
    前两天大舅哥来到这边,问关于除掉丞相之后的事。
    自己直接给出了内阁,还有军机处这两个好东西。
    很好的解决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
    并且,梅殷知道依照老朱的脾气,对这两个东西绝对是非常的眼馋迫和不及待。
    现在看来,事情果然如同自己所想这般。
    老朱在得了自己这两个东西后,已经开始行动起来。
    把梅思祖这些人往外面放,这不明摆着就是在给胡一庸他们那边添上一把火,给他们强烈的信心,让他们赶快动手,把这事儿给做好吗?
    老朱当真是太贴心了!
    他们不造反,连兵马都给他们准备好了。
    接下来,自己这边就只管等着看戏也就是了。
    从老朱的这些安排来看,再想一想历史之上,胡惟庸对自己儿子的疼爱,还有诸多的嚣张跋扈之举。
    梅殷能够确定,接下来用不了太长时间,那震动朝野的胡惟庸案,就将会发生。
    而按照自己原本的记忆,梅思祖,梅义他们这些人,是在胡惟庸案第二波之时,才被牵连弄没的。
    但就目前,他所看到的情况来看。
    胡梅思祖已经是牢牢的牵扯到了这件事情里。
    而且,在其中成为了一个绝对的主力。
    那么在接下来,别管胡惟庸案会不会还如同历史之上,分为前后两波。
    但是,梅思祖绝对会在第一波之时就会死。
    梅家也将会因此而绝迹,也不会再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心里面迅速的盘算着这些事儿,心情不错的梅殷,开始去喂的猪了……
    ……
    一个月之后,开始有各国的师团,陆续的来到了大明这边。
    距离洪武十一年的正旦,越来越来越近了。
    正旦这天是大朝会,除了各方官员等之外,还有各地各国的使节团,也会前来。
    这其中,就有倭国的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