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李善长,想让李善长给他拿个主意。
    李善长看着他这样的表现,神色严肃的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这次的事,捅出的篓子太大,又直接牵涉到了户部。
    我就是想保,也保不住。
    不过小胡那边我已经给他一些交代,让他在接下来,尽可能的来保你了。
    官职这些就不要想了,要尽可能的给你,以及你们全家老小一个安稳的生活。
    让你们还有富贵。”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只觉得一颗心猛的跳了一下。
    似乎浑身都要没了力气一样。
    这可是户部尚书啊!
    他费了多大劲,做了多大的难,才能够熬到这个位置上。
    结果现在,不仅户部尚书做不成了,甚至于连官都做不了。
    多年努力全成泡影。
    不过,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能够得到韩国公,让自己全身而退的许诺,也算很不错了。
    “回去后,给你们户部的那几位都说上一说。
    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过,这次的事儿可大可小。
    还是要多掰扯一番的。
    朱元璋不可能一声不吭,直接就把你们都给处置了。
    所以下次开早朝之时,便是你们的机会。
    一定要好好的把握。
    无论如何都要把事情往轻了说。
    比如这用空白账册的事儿,可以往元朝身上扯。
    往因循旧例上扯。
    也可以往我大明,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定说,不能使用空印账册上扯。
    要告知皇帝,不能不教而诛。
    争取大事化小。
    只要能够好好的在这上面发挥,认错的态度又好。
    我觉得过关的可能性还是不小。
    朱元璋想要发脾气,也没地方发。
    把他憋个半死!”
    李善长又一次变得有些自信了。
    当然,面对属下之时,他没有信心也得表现出信心来。
    给户部尚书李泰,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进行交代,这是李善长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想出来的又一个对策。
    那就是死不承认。
    认错的态度一定要积极,但要把这事往无知者无罪,下不为例等上面去扯。
    朱元璋那边,肯定会被人弄得无话可说。
    纵然不可能将他的怒火全部都给消除,但至少也能够把事情给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眼前不由得为之亮。
    觉得李善长所说的这个主意,是真不错。
    让他在绝路之中看到了一些生机。
    不愧是韩国公!
    这等事儿也能让他想出来!
    倘若真的按照韩国公所说的这些来做的话,那这次的事儿,还真的是有极大的可能,变得很不一样。
    真能找到一些生机。
    当下朝连忙感谢了李善长,从李善长这边离去……
    本来在这样的时刻里,他是不太应该过来见李善长的。
    要尽可能地避嫌。
    但现在,他也顾不得太多了。
    不过从李善长这边离开之后,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不再如同之前那样惴惴不安。
    回去之后,他这里便按照李善长的指示,开始不断的在心里琢磨起来。
    早朝时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开脱……
    与这些满心惴惴不安的人比起来,宁国公主和梅殷的日子,就要显得悠闲多了。
    带着礼品去拜见马皇后。
    中午的时候,被马皇后留饭。
    而且马皇后这个丈母娘,还亲自下厨,并给梅殷做了一道最拿手的蒸鹅。
    还别说,自己家丈母娘做的这蒸鹅,吃起来那是真不错。
    只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梅殷忽然间想起,后世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说是大将军徐达,长了背疽。
    本来能好,却被邪恶的马皇后,故意送蒸鹅给要了命。
    让背疽彻底的发散起来。
    梅殷不由暗自笑了笑。
    有些别有用心之人,黑起朱元璋以及马皇后来,真的是不遗余力。
    先不说,据他所知鹅肉根本不是什么发物。
    只说那时间线,也完全对不上。
    马皇后按照原本的历史,是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的。
    而徐达却是洪武十八年去世的。
    中间足足差了三年。
    在这种情况下,马皇后上哪里给他弄蒸鹅吃,让他的背疽大爆发,从而要了徐达的命?
    莫非,是马皇后从孝陵里走出来,给徐达做的这一餐?
    只能说别有用心之人,实在是太多了,又蠢又坏。
    不过在这场家宴之中,梅殷并没有见到朱元璋,还有朱标这个大舅哥,知道他们都在忙……
    中午吃了一顿饭后,梅殷和宁国公主二人,又离开了这里,前去了东宫,又去了二哥秦王,三哥晋王,以及四个燕王等人那里,挨个转了一圈。
    一番走亲访友下来,收获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京师当中的许多官员之家,全都是满心的惴惴不安。
    刀子没有砍下来之前,谁都觉得自己头上悬了把刀……
    ……
    第二日,洪武八年的八月十六早朝开始……
    “诸位,做好心理准备吧。
    态度一定要好,我这边也会尽量的转圜。
    尽量的保住诸位。
    也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只局限于户部之内,不会再让陛下往其余地方去扩散。
    这个时候,是能少牵连一些人就少牵连一些人。
    能多保住一些,就多保住一些……”
    进殿之前,丞相胡惟庸对众人如此说道。
    原本不少人,对于胡庸这个丞相并不怎么感冒。
    不觉得他是真正的丞相。
    可是今天,这些人面对胡惟庸的态度却完全变了。
    尤其是听到了胡惟庸所说出来的,这很有担当的话后。
    就对胡惟庸更加感激起来,对他的看法一下子就变了……
    ……
    片刻之后,大殿的门打开。
    文武分列左右,鱼贯而入,大礼参拜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
    面对百官朝贺,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黑如锅底,拉的老长。
    “户部尚书何在?!”
    朱元璋根本就没有进行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直接就点了户部尚书李泰之名。
    李泰闻言忙上前去,双腿一软,啪的一下就给朱元璋跪了,
    “陛下,臣在!”
    “你可知罪?”
    “臣……臣知罪。
    臣不该明知有人使用了空白账册,却没有禀告陛下。”
    李泰非常光棍的,就把这些事儿给认了下来。
    都没给朱元璋多发怒的机会。
    “你身为户部尚书,知道了此事儿,为何不早点禀告,反而和他们串通一气?!”
    李泰忙道:“回禀陛下,这……这事儿是惯例,已经传下了好多年了。
    从元朝开始,便是如此。
    我大明前些年,也一直如此。
    臣也是因循守旧,一时间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定然会好好改正……”
    “元朝时就有?
    元朝时就有就对的吗?!”
    朱元璋声音都显得发寒。
    他最反感的便是元朝。
    “现在是大明了,不是元朝,还敢拿元朝旧制来说事,你的官是当的谁的官?
    你是哪朝的官?!”
    听到朱元璋如此喝问,李泰把头垂的更低了。
    简直都要五体投地的那种。
    “陛下,臣自然是我大明的官,一心为我大明,忠心耿耿……”
    “你忠心个屁!”
    朱元璋直接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把他的话打断。
    “都干出这些事儿来了,还敢说自己忠心耿耿?
    真把朕当成傻子耍了?!”
    李泰忙颤声道:“陛下,臣确实是一心为了大明,之前真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请陛下给臣个机会。
    臣定然积极改正,今后断然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这主要也是在此之前,我大明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这么做……”
    听到李泰如此说,便又有户部高官站了出来,也跪在地上向朱元璋说了起来。
    核心意思就是,这事儿他们确实有错。
    但主要是朝廷在此之前,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次念在他们初犯,就姑且从轻发落。
    后面他们一定会积极改正。
    又说不能不教而诛……
    随着他们的开口,马上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说,出了相似的话。
    丞相胡惟庸也在此时,坚定的站在了百官之前,顶着压力向皇帝阐述他的观点。
    一时之间,朱元璋竟还真的是被这些人,给说的有些哑口无言。
    虽然也知道这些人,纯粹就是在放屁。
    不断的狡辩。
    可是再仔细想想的话,似乎按照他们所言去看这事儿。
    他们也并非没有道理……
    眼看的皇帝被他们这样的一番话,给弄得有些说不出来了。
    这些人心里面就变得更加的高兴起来。
    这事儿,有门儿!
    韩国公所教的倒是不错,
    当下便决定乘胜追击。
    看着场面和想象当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太子心里有些着急。
    却一时间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现在一侧的燕王朱棣,心里满满的都是振奋。
    二妹夫,当真是神了!
    竟然连这些都预料到了!
    现在,轮到他来战斗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