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师军费,还有各地卫所……此外,天灾赈济,防洪堤坝,疏通河道等诸多基础建设,普及教育,融合漠北,扶持西域……”
朱载坖做了这么些年皇帝,说起财政开支,当真是如数家珍。
巴拉巴拉……
“别念了,快别念了……”
朱厚熜头疼的厉害,“你咋这么碎嘴子!?”
朱载坖满腹委屈,弱弱道:“不是您让说的吗?”
“你就直接说,今年的财政收入能不能覆盖财政开支?”
“不能!”朱载坖直截了当的说,“今年之后,财政赤字估计就两万万了。”
“……这个花钱妖精!”
朱厚熜咬了咬牙,蓦然抬头望向儿子。
似是心有灵犀,朱载坖也同步望向了父皇。
这一刻,聪明的父亲,平庸的儿子心有灵犀的想到了一处。
——加征赋税!
穷的从来不是盛世大明,只是大明朝廷,自中宗还完了账之后,在李青的干预下,大明就一直在贯彻财富于民……
这百年下来,民间之财富,尤其是江南,怎一个肥字了得?
只要朝廷加征赋税,财政问题立时便能迎刃而解!
“父皇,儿臣就不明白了,为何永青侯就那么反感加征赋税呢?”朱载坖费解又愤懑道,“朝廷加征赋税怎么就不行了?正所谓两权相害取其轻,难道朝廷破产就好了?”
朱厚熜叹道:“你当明白,朝廷加征的赋税,永远不会落在地主头上,商贾头上,富绅头上……不管制度再如何严谨,末了,还是要百姓买单。”
朱载坖默了下,缓缓道:“儿臣明白,可百姓已然没那么穷困了,适当的加征一些赋税,并不会让百姓难以过活。”
“是不会,可赋税的增加却会让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消费一减少,工商业必受其影响,工商业受挫,必然导致商税缩水……长远来看,忙活还不如不忙活。”
“短期呢?”
“……”
朱载坖苦笑道:“父皇,大明的财政问题没有长期了,这么下去……真扛不住了啊。”
顿了顿,“不若来一个因地制宜?”
“你是说只对江南富庶之地加征赋税?”
“是,儿臣也不是想着一下子解决朝廷财政问题,更没有想着涸泽而渔。”朱载坖道,“此外,这样做还能起到另一个好处。”
“逼得江南商绅来北方做生意?”
“父皇英明!”
朱厚熜苦笑摇头:“你这就太想当然了。”
“即便达不到这个效果,至少百姓不会活不下去,更不会造反;至少能解财政一时之危……父皇,现在过不去,哪里还有未来?”
朱厚熜沉默了。
朱载坖没再劝说,他知道,父皇已然被说服了。
良久,
“那就加吧!”
“是!”朱载坖精神大振,忙道,“等度过眼下的难关,再减回去就是了。”
“你要这么想,那还不如不加。”
“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加起来难,加起来之后再减
第219章 继承者税-->>(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