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得到的十有八九都是否定的答案。
    我们中原人热爱种地、热爱和平,平生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混口饱饭吃,谁闲着没事儿爱打仗啊。
    是的,抛开一些个例,中原民族从普遍心态来说,都不像维京人、蒙古人、斯巴达人这些典型的战斗民族那样普遍崇尚‘为战而战’的战争和掠夺。
    可事实上,中原人又总是在打仗。
    数千年来,中原地区的战火从未止休,反抗与颠覆在这片大地上不停歇的上演。
    中原人从来不是‘为战而战’,是‘为序而战’‘为存而战’。
    当中原人认为秩序垮塌、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会成为所谓的‘战斗民族’。
    然后重新创造出一个能叫他们温声和气的说自己热爱和平、热爱种地的新秩序。
    总结来说,如果把世界比作一个分割区块的巨大战场。
    那么中原地区这片从来不缺乏战争智慧和经验的区块,毋庸置疑要被划分为t0级别的战场。
    能在这片战区混下去的,再吊车尾,放眼全世界也仍然是排的上号的。
    更不必说自始至终都处于亚洲核心宗主国位置的华夏地区了。
    成吉思汗运气不算太差也不算太好,金西夏宋这个副本虽然放到中原地区整个历史长河中不算最地狱,但怎么也是榜上有名的纷争乱世。
    他先刷了暗黑森林级别的蒙古大区,又刷了t0级的中原大区,自然再打哪都觉得砍鸡杀猴,信手拈来了。
    ……
    击溃了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在中亚地区已无敌手。
    而跨过了这道障碍,再向西边看,就是欧洲。
    在原本的历史上,铁木真年岁渐长,尽管不愿意承认,但他毕竟也已经承受不了太久的长途奔袭。
    花剌子模的首都,就是他终其一生抵达过的最远距离。
    继续向着东欧挺进的任务,他交由了更为年轻的哲别和速不台,显然,这两位名列‘四獒’的大将交出了极其漂亮的答卷。
    他们仅仅率领两万骑兵,就在东欧腹地如履平地,越过高加索山脉,一路溜达到黑海北部的第聂河畔。
    途中顺带着灭了几个小国家。
    在他们此次东征的终点处,正北边再跨过几个城池,就是今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正西边,再走一小段路,就是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交界。
    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
    而62岁的铁木真,要踏上的,就是这样一场遥远的旅程。
    朱元璋尽管料到他要远徙,可没想到他居然走的那样远。
    远到短短一年的时间,不足以他一个来回再来见他。
    63岁这年,朱元璋没有见到铁木真。
    铁木真的儿子告诉他,阿父远征未归。
    64岁这年,朱元璋仍然没见到铁木真。
    铁木真的儿子们也基本上都跑出去打仗了,四獒四骏更不必说,连个鬼影都没有。
    好在核心部落里还有认识朱元璋的人,即便铁木真不在,也待他一如既往的尊敬。
    朱元璋一边阴沉着脸帮铁木真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一边发誓自己和这些该死的草原蛮子不共戴天!!
    65岁这年。
    冬雪纷纷扬扬落下,朱元璋迈出洞穴,雪花未落,鬓边已霜白。
    他呼出的气散在空气中,缭绕成一小片白雾,白雾之后,眉眼间唯余麻木。
    六旬老人在冰天雪地中扶着墙壁艰难的走了几步,慢慢的有些走不动一般,靠着墙壁滑坐了下去。
    朱元璋猜,铁木真大抵是不会回来了。
    他是自由的苍鹰,是旷野的狼王,哪怕死去,他也只会葬在远行的途中。
    假如他们都逃不过注定的命运,那么这一年,就到了铁木真也要离去的时候了。
    他翻过无数史书,指尖在每一个伙伴死亡宣告的那一行上反复停留了无数次,几乎要将其磨的看不清。
    朱元璋是六人之中最晚来的,他记得那也是一场严酷的风雪,几乎将他冻毙其中。
    彼时与他素未相识的伙伴们把他裹了出来,为他生了一堆温暖的火,一点一点的用体温生生将他搓活了过来。
    朱元璋自诩戒备心很强,可实际上接受这样几个人比他想象中的难度更低。
    
第616章 番外:铁木真后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