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和实际上的人数严重不符。
    如边关等地方,将领还需要下面的人打仗,较为收敛。
    内地的情况是最为严重的,他们承平日久,许多年没有打仗,军户受尽剥削。
    其二、屯田制度崩坏。
    军队将领侵占屯田,士卒沦为佃农,军屯收入无法支撑军需。
    其三、军事训练废弛。
    卫所士卒陈琦从事农作或杂役,缺乏实战训练,战斗力低下。
    其四、指挥体系割裂。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职权交叉,战时调度效率低下。
    针对卫所制的弊端,杨轩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首先就是改革军户制度,这是势在必行的。
    除却少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要废除军户世袭制度。
    将他们转为民籍。
    同时推行募兵制,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还有,军中的老弱也需要裁撤,转为民籍。
    精简军队,提升战斗力。
    如今的大明不缺粮,不缺钱,不至于拿不出养兵的钱。
    当然,钱粮不能通过将领的手发放,必须由朝廷派人发放。
    避免将领吃空饷,喝兵血。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士卒知道,钱粮是谁发给他们的,明白应该效忠谁。
    在杨轩的计划中,内地要全部实行募兵制,军队的数量要进行精简。
    另外,还需要扩宽基层士卒的上升通道,提升士气,增强士卒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是针对基层士卒的。
    而对于将领,需要每隔几年轮换防区,避免腐败,轮换前,朝廷派人检阅军队的战斗力,根据军队的战斗力决定是否降级。
    同时,还需要严厉打击将领贪腐问题。
    将将领对于军队的治理纳入官员考核当中。
    当然,这不能让文官来负责,而是由皇帝指定威望高的武将勋贵来负责考核。
    若是让文官来负责武将的考核,恐怕要不了多少年,武将的地位会极速下降,出现宋朝时期的局面。
    这是不行的。
    历史已经证明了以文御武的后果。
    杨轩清楚,针对军队的改革和推行新政不同。
    武夫是真的会造反的。
    
第101章 军队改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