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下去。
    换做自家老大,这可就不一定了。
    毕竟,新政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这其中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也只有他才能扛得住那巨大的压力。
    “可。”杨轩笑着点了点头。
    新政,对大明有好处,对百姓也有好处。
    他自然是支持继续推行新政的。
    “不过,这钦差……”朱棣看向杨轩,其意不言而喻。
    杨轩又岂能听不出朱棣的意思。
    不过他可不想再到处跑了。
    老话说,万事开头难,新政他已经开好了头,用无数血淋淋的人头表明了朝廷的态度。
    相信后面的阻力会小不少。
    这个时候,只需再派一员干将就好了。
    “朝廷人才济济,相信这个人选对你来说并不难。”
    听到这话,朱棣不由斜了一眼杨轩:你这厮,怎么就这么懒?
    杨轩假装没有看到。
    “朝廷虽有能臣干吏,但相比于他们,我更相信你。”
    “所以这钦差的人选,还是只有你能担任啊!”
    朱棣捧了杨轩一下,随即图穷匕见。
    你就不能换个人用吗?怎么一直逮着我不放呢……杨轩很是无语,他都已经说的那么清楚了,这朱老四还是想让自己干活儿。
    就算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用啊!
    “新政推行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就算没有我,其他人也能继续推行。”
    杨轩无奈说道。
    “那你说,谁能担当重任?”朱棣道。
    “铁铉吧,他你总该相信吧?”
    杨轩道。
    “铁铉……倒也不是不行。”朱棣微微沉吟。
    杨轩主持推行新政的时候,铁铉就在身边协助。
    而且这新政也是由铁铉的折子完善而来。
    所以,论对新政的了解,满朝文武,就没有比得上他的。
    更重要的是,此人不仅有能力,还清廉,爱民,忠心。
    综合来看,铁铉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你要不还是考虑一下吧,毕竟各省的官员和地主乡绅对你的名字可是如雷贯耳。”朱棣还没有放弃。
    不过杨轩一听这话,却是给了朱棣一个大大的白眼。
    “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我在他们的嘴里,到底是什么名声,这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朱棣讪讪一笑,不过他脸皮厚,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杨轩在官员和地主乡绅的嘴里自然是没有什么好名声。
    江浙官场、湖广官场,多少官员和地主因为杨轩而丢了乌纱帽或小命。
    蜀地叛乱,一半多的地主都死在了杨轩手里。
    同为地主,他们感到兔死狐悲。
    心中对杨轩自然也是记恨的。
    当然,也是畏惧的。
    正因如此,朱棣才想让杨轩继续推行新政。
    想来只要杨轩出马,那么新政的推行定然事半功倍。
    但是杨轩不愿意啊,朱棣又没有办法强迫他。
    不然这厮又跑自己媳妇儿那儿说自己坏话。
    “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让铁铉来当这个钦差。”
    “不过,若是铁铉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只能让你去了。”
    朱棣说道。
    “行,这个我可以答应你。”
    杨轩说道。
    朱棣露出笑容,只要杨轩答应了就好。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杨轩告辞离开。
    出宫之后,杨轩径直去了马哈木的府邸。
    而与此同时朱棣也派人去传铁铉去了。
    …
    顺宁王府。
    朱棣给马哈木的待遇还是很优厚的,不仅赏赐了一座王府,伺候他的婢女,也是特意挑选的蒙古族女子。
    就怕马哈木在生活饮食等方面不习惯。
    以至于少活几年。
    毕竟,只要马哈木活着,那么瓦剌部的首领,就只能是马哈木。
    一旦瓦剌部有不臣之心,那么大明就可以以马哈木的名义去平叛。
    听到下人禀报长平侯登门拜访,马哈木也是亲自出来迎接。
    “许久未见,侯爷风采依旧啊!”
    马哈木笑着拱了拱手。
    在大明生活的这段时间,他的一些习惯也是向汉人靠拢。
    就比如这打招呼。
    “哈哈,哪里哪里,王爷看起来过得也不错啊!”
    杨轩笑着回礼。
    “托侯爷的福,在
第184章 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用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