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说道:“陛下不必自责,这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相信诸位王爷会理解陛下的。”
    “但愿会如你所说的那样,要是有什么骂名,朕一力担着便是。”朱棣说道,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见此,姚广孝双手合十,诵了声佛号,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槽。
    接着,朱棣又拉着姚广孝仔细商议了一番削藩的细节。
    直到天色将要暗淡,朱棣才离开鸡鸣寺。
    朱棣并不知道,他刚刚离开,姚广孝就卸下了伪装,瘫坐在蒲团上,看上去很是心累。
    而朱棣回到宫里后,便立马下诏,召诸王入京面圣。
    ……
    四//川。
    对于俘虏的二三十万普通叛军,杨轩也想好了处理办法。
    全杀了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二三十万普通叛军,基本上都是青壮,还需要他们来种地。
    而且全杀了,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后再有叛乱之事发生,叛军就不会投降了。
    全部赦免放了,也不行。
    造反连一点代价都没有,那以后朝廷还怎么治国?
    可以说,这二三十万的俘虏的处理,对以后的此类事情,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刻,战俘营中。
    所有的俘虏都已经按照府县分好了队伍。
    衙门的官吏手里拿着杨轩亲自写的告示,在俘虏们的面前宣读。
    “你们这些刁民犯了什么罪,你们都应该知道。”
    “造反,按照律法,是要诛九族的。”
    “在本侯看来,你们这些刁民,统统该死。”
    “你们可知道,就因为你们造反,死了多少人?”
    “几十万啊,整个四//川才多少人?”
    “要是就这么放过你们,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几十万人。”
    “他们难道不无辜吗?”
    听到这里,下方的百姓脸色出现了变化。
    有人担忧害怕,有人面无表情,满是麻木。
    “可是陛下仁慈啊,不愿意杀你们。”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本侯已向陛下提议,把你们这些刁民的土地,全部没收,并且接下来的几年,还要承担比其他百姓更多的赋税。”
    “这就是你们造反的代价。”
    
第137章 朱棣:骂名,朕一力担着便是-->>(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