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多少天子。
    唐太宗登基之后,发现以前治国的那一套行不通了,便把以民为本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重民,顺民,即重视民生,顺应民意。
    后来的朝代,也基本上遵从了唐太宗的这一套。
    所以,什么时候地主乡绅成了国家的根基了?
    杨轩的态度很是强硬。
    对于不配合甚至阻挠新政之人,一律镇压。
    这都用不着从卫所调兵,光是一百骑兵带着衙役就足够了。
    短短半个月,全省反对的声音就消失了。
    毕竟,杨轩的手段可一点也不软啊!
    一户地主舍不得家业,想武力阻挠新政,直接被抄家灭族了。
    雷霆手段,震慑人心。
    浙//江的任务暂时结束,朱棣派来的官员也到任了。
    杨轩便准备前往下一站,江//苏。
    ……
    隆冬腊月。
    京城下了一场雪。
    御书房中,上好的木炭在火盆中燃烧着,使得御书房的温度宜人。
    朱棣和太子朱高炽烤着火,说这话。
    “摊丁入亩虽已在浙//江推行开来,但效果如何,还得来年才能看到。”
    “希望你这次挑选的那些官员能靠得住吧!”
    朱棣说道。
    浙//江原本的官员有一些是出自东宫,或是朱高炽提拔的。
    杨轩让人押回京城的官员中,就有一部分这样的人。
    听到皇帝老爹的话,朱高炽胖胖的身体微微一颤。
    诚惶诚恐道:“儿臣识人不明,请父皇降罪!”
    “行了,别老是降罪降罪的。”
    “人心复杂多变,也许一开始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官,可随着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无法坚守初心。”
    “你也不可能知道,他们谁会变,什么时候变的。”
    “朕知道你宅心仁厚,但有些事情不能容忍。”
    “你爷爷花了大力气肃贪,才使得官场为之一清。”
    “朕不能,也不会纵容他们贪污。”
    “你也要记住,该仁厚的时候仁厚,不该仁厚的时候,绝不可姑息。”
    “否则他们会觉得你软弱可欺,会变
第121章 朱棣:老大,爹已经老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