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了。”
    “走吧,我们也该出去了。”杨轩微微一笑。
    “好。”
    太庙外。
    被聚集在这里的官员,很多都是惶恐不安的。
    他们不知道朱棣会怎么处理自己。
    有人低声交谈,猜测着。
    也有人视死如归。
    这时,两道人影从太庙中走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去。
    只见朱棣面色威严,环视台阶下的百官。
    然而下一刻,一道人影跑了过来。
    禀告朱棣,说是乾清宫中的大火已经扑灭,还找到了几具已经烧焦的尸体。
    朱棣面色大变,快速来到了乾清宫前。
    经过一番辨认,最后在其中一具尸体前痛哭。
    “我的侄儿啊,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啊!”
    一旁的杨轩嘴角抽搐。
    好家伙,演起来了。
    他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
    只有将朱允炆的死盖棺定论,他后面登基才不会有什么意外。
    经过一番表演,所有人都知道,朱允炆死了。
    朱棣命人收殓好朱允炆的“遗体”。
    然后来到百官面前,静静的看着他们。
    杨轩知道,这个时候他该说话了。
    “先帝魂归九天,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请燕王殿下登基继位,主持大局!”
    杨轩大声喊道。
    随后,朱高煦等人也反应了过来,大喊着让朱棣登基继位。
    接着就是老戏码,三辞三让。
    而百官当中,一些人静静的看着他们表演,一点反应都没。
    这些人的反应也落在了朱棣的眼里。
    在最后这一辞一让当中。
    杨轩直接掏出了老朱留下的密旨。
    “殿下,太祖曾留有密旨,若先帝发生意外,则由殿下继位。”
    “什么?”
    “杨轩,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朱棣像是头一次知道密旨,表现的甚是惊讶。
    而百官听到杨轩的话后,则是彻底炸开了。
    什么密旨,为什么他们没有听说过?
    “殿下,臣不敢欺瞒。”
    “太祖生前确实留有密旨。”
    下一刻,老朱留下的密旨出现在杨轩手中。
    朱棣从杨轩手中接过,“仔细辨认”后,道:“果然是太祖留下的密旨。”
    接着,似乎是怕这样没有说服力,便看向耿炳文和郭英。
    此二人也早就到了。
    “长兴侯,武定侯。”
    “二位老侯爷追随先帝数十年,对先帝最为了解。”
    “请二位老侯爷辨认一番,看看这密旨是否为真?”
    耿炳文和郭英闻言上前,“仔细辨认”。
    随后齐声道:“回殿下,此密旨,乃是真的。”
    “果真?”
    “臣不敢说假话。”
    “好。”朱棣点点头。
    “那就请两位侯爷,向百官宣读一下太祖的密旨吧!”
    “是。”
    接着,两人朗声宣读了老朱的密旨。
    随着密旨的内容被读出来,群臣沸腾。
    很多人都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也有人脸上露出迷茫。
    而像是朱能,丘福等朱棣的部下,则是一副恍然的样子。
    原来,殿下靖难真不是造反啊!
    太祖可是说了,若朱允炆当不好皇帝,那就让燕王来当。
    随即,则是对杨轩投去了幽怨的目光。
    这家伙,瞒的可真狠啊!
    对于此类目光,杨轩根本不在意。
    从太庙出来的时候,他就和朱棣商量好了如何让这封密旨出现在世上。
    现在,不过是按照计划来罢了!
    不多时,密旨宣读完毕,耿炳文和郭英恭恭敬敬将密旨还给朱棣。
    “烦劳两位老侯爷了!”
    “这是老臣应该的。”
    此刻,下方的百官当中,有不少人直接崩溃了。
    最显眼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文官,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最后更是直接站起身指着朱棣的鼻子大骂:“燕贼朱棣,谋朝篡位。”
    紧接着也没有放过杨轩:“杨轩,假传太祖密旨,乱臣贼子也!”
    此言一出,朱棣的脸色变得铁青。
    这一幕他不是没有预料到,但真实发生的时候,还是有些生气。
    “方孝孺,你口口声声说太祖密旨是假的。”
    “那我们今天就好好辨一辨。”
    “这宫中,太祖墨宝留有不少,拿出来和密旨上的笔迹对比一
第25章 朱老四终见密旨,方孝孺牵连十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