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咱准备统一教材。”
    “杨轩,你给他好好说一下。”老朱又看向杨轩。
    “是。”杨轩拱了拱手,然后将编纂科举教材的要求细细说了出来。
    同时还给刘三吾举例了标点符号的应用方法,以及每个符号都代表什么意思。
    听完杨轩的解释,刘三吾激动不已,当即拜倒在地。
    “陛下,此事一旦完成,必将成为一项重大创新。”
    “今后参加科举的学子,也必将感念于陛下。”
    “哼,少说这些没用的话,咱只给你一年时间。”
    “一年之后,咱要将新的教材发行天下。”
    “三年之后的科举,要保证每一名学子都有新教材。”
    老朱道。
    “臣领命!”
    “下去吧!”
    “臣告退!”
    “杨轩,你带着允炆,好好监督他们的进度。”
    “是。”
    事情就这样安排了下去。
    刘三吾也开始广发英雄帖,召集各地有名望的大儒。
    编纂新的科举教材,这不是他一人能做得到的。
    必须找帮手。
    毕竟,圣人之言,各家的解释都不同。
    而此次编纂新科举教材的重点就是将每一句圣人之言的解释都统一。
    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只要做成看,名留青史是必然的。
    没有哪一个大儒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
    很快,时间来到六月。
    恩科北场结束。
    老朱亲自面试,录取了六十一名进士。
    而南北榜案也在此时结束。
    主考官刘三吾戴罪立功,其他考官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惩罚。
    最严重的只是流放,没有杀一个考官。
    毕竟,要给学子们一个交代。
    而之前的那个张信,他竟然说刘三吾以前和胡惟庸又勾结,最后落得了个凌迟的下场。
    死的老惨了!
    随后的日子陷入平静,杨轩每天都在认真教导朱允炆政务。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三月。
    太.原晋王府忽然派人来报丧,说是晋王朱棡薨了。
    这个消息让老朱直接愣了半晌。
    虽然朱棡年轻的时候干过不少错事,但后来也算是改邪归正,老朱对这个儿子很是满意。
    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走到了自己前面
第123章 洪武三十一年,钱塘于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