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传角度看,方东来同志有正面典型的特质,他的事迹容易让群众产生信任,有利于提升公安系统的形象。赵玉明同志虽然没什么负面新闻,但也没什么亮点,不太好宣传。”
省委统战部长叶文明则比较谨慎:“两位同志各有优势,关键是看谁能更好地配合省委的工作。我建议再听听基层民警的意见,比如搞个民主测评,更客观一些。”
省军分区司令员周良军从“队伍建设”角度发言:“公安队伍也是纪律部队,需要有铁腕的领导。方东来同志在京州整顿过派出所的纪律,效果不错;赵玉明同志对下属比较宽容,可能不利于队伍管理。我倾向于方东来同志。”
文春林看着越来越多的常委倾向于方东来,脸色愈发难看,却依旧没有放弃:“各位同志,我们不能只看一时的政绩,还要看长期的稳定。赵玉明同志熟悉省厅的人脉,能稳住局面。方东来同志虽然能力强,但刚到省厅,可能会水土不服,反而影响工作。”
沈青云立刻反驳:“文部长,稳定不是一团和气,而是要风清气正。齐云伟在省厅搞小圈子,就是因为以前的稳定思想,才让他越来越大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型的领导,而不是维持型的领导。方东来同志虽然没在省厅工作过,但他在京州的经验,正好可以用来整顿省厅的风气,这才是真正的稳定。”
………………
上午十二点,讨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半小时。
常委们的意见逐渐清晰,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方东来的。
只不过文春林毕竟是省委组织部长,他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
沙瑞明看着面前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每位常委的发言要点,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语气威严却平和:“同志们,大家的意见我都听了,也都记下来了。选公安厅长,核心是选对人、干对事,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对老百姓忠诚;二是干净,自身廉洁,没有违纪问题;三是担当,敢碰硬、能干事,能带领公安队伍走出困境。”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文春林身上:“春林同志,你推荐赵玉明同志,出发点是熟悉业务,这个可以理解。但我们也要看到,赵玉明同志在纪律意识、担当精神上,确实存在不足。汉东公安系统刚经历过廉政风暴,需要的是能刮骨疗毒的领导,而不是讳疾忌医的干部。”
然后,他转向沈青云:“青云同志,你推荐的方东来同志,在基层有政绩、有口碑,纪律性也强,符合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但也要提醒他,到了省厅,不能只靠冲劲,还要学会统筹协调,团结省厅的老同志,把工作做好。”
沙瑞明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综合大家的意见,我认为方东来同志更适合担任省公安厅厅长。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按照程序,我们还是要进行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听到这几句话,所有人都明白过来。
很明显。
省委书记沙瑞明,是赞成沈青云意见的。
这一刻,文春林的脸色非常不好。
毕竟在官场混迹多年,他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任命,更意味着上面对于自己和沈青云的某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