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睛,脑海里反复回放着常委会上的场景。
文春林的发难,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谋。
他就是想通过这件事,动摇自己在汉东的地位,阻止夏文杰案的调查,甚至影响中央对自己的看法。
“沈书记,您要不要休息一下?”
江阳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用。”
沈青云睁开眼睛,眼神重新变得锐利:“你去把锦绣花园事件的详细材料,还有鼎盛集团的背景资料,全部整理出来,下午给我。另外,通知省政法委,下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夏文杰案的调查进展。”
“好的,沈书记。”
江阳连忙点头,转身走出办公室。
沈青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窗外的寒风依旧在吹,灯笼在风中摇晃,像是在挣扎。
但他的心里,却燃起了一股斗志。
文春林想跟他斗,他奉陪到底。
汉东的政治生态,是该好好整顿了,哪怕前路布满荆棘,他也绝不会退缩。
………………
下午一点钟,汉东省政法委办公楼笼罩在冬日的淡阳里。
三楼会议室的窗户敞开一条缝,冷风吹进来,卷起桌角散落的文件页,又被室内的暖气迅速裹住,留下一阵微弱的气流声。
长条红木会议桌两端的铜制台灯亮着暖黄的光,将桌面上堆叠的《政法工作月报》和《案件督办清单》映照得格外清晰,杯壁上凝着的水珠顺着杯身缓缓滑落,在桌布上晕开细小的湿痕。
沈青云走进会议室时,离会议开始还有十分钟。
他脱下深灰色大衣,递给身后的秘书江阳,露出里面熨帖的藏青色西装,领口的领带打得一丝不苟。
上午常委会上文春林的突然发难还在脑海里盘旋,那句“上访事件影响省委形象”的话像根刺,此刻却化作了他推进工作的锐气。
他走到主位坐下,手指轻轻叩击桌面,目光扫过已到场的参会人员: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章明达正低头整理汇报材料,省公安厅厅长齐云伟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前,眼神有些飘忽,政法委副书记张晓伟则反复摩挲着手里的钢笔,脸色阴沉
其他的几个政法委副书记,表情也都很严肃。
“沈书记,这是上午刚汇总的全省政法系统案件办结数据。”
章明达率先起身,将一份蓝色封面的文件递过来,声音压得略低:“夏文杰的补充材料,省厅还是没交过来。”
沈青云接过文件,指尖在夏文杰三个字顿了顿,抬头看向齐云伟,毫不客气的问道:“齐云伟同志,省公安厅对夏文杰案的配合,就这么难吗?”
齐云伟的身体猛地一僵,随即勉强笑了笑:“沈书记,不是不配合,主要是年底案子多,办案人员人手紧张,材料还在整理……”
“整理了一个星期?”
沈青云打断他,语气平淡却带着穿透力:“唐国富同志那边催了三次,省厅每次都用人手紧张搪塞,齐云伟同志,你觉得这个理由站得住脚?”
齐云伟的脸瞬间涨红,张了张嘴想辩解,却被走进来的几位政法委员打断。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冷风裹挟着室外的寒气涌入,张晓伟下意识地裹了裹西装外套,眼神与齐云伟快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不安。
他们隐约猜到,这场会议肯定不会轻松的。
很快,会议准时开始。
常务副书记章明达首先汇报全省政法工作,他拿着激光笔,对着投影幕布上的数据逐项讲解着,投影幕布上的柱状图不断切换,红色的“未办结案件”数据条在一众蓝色里格外扎眼。沈青云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文件上轻轻标记,当听到“涉企案件办结率仅百分之五十”的时候,他忽然开口问道:“涉企案件为什么慢?是证据收集难,还是部门协同有问题?”
章明达的动作顿了顿,激光笔的红点在幕布上晃了晃:“主要是部分案件涉及多部门协作,比如有的经济犯罪案需要税务、市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衔接上存在延迟……”
“衔接延迟?”
沈青云放下笔,目光转向齐云伟,冷冷的说道:“云伟同志,上个月京州某企业被诈骗八百万,报案后市公安局迟迟没立案,理由是证据不足,后来省纪委介入,才发现是办案民警收了好处。这种人为延迟,到底是怎么回事?”
齐云伟的额头渗出一层薄汗,他连忙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试图掩饰慌乱:“沈书记,那是个别案例,我们已经对涉事民警进行了处分,也在全省公安系统开展了警示教育……”
“个别案例?”
沈青云将一份信访件推到桌中央,封皮上“京州市企业投诉公安不作为”的字样格外醒目,“这是我元旦期间收到的十七封企业信访件,有十二封都提到公安办案拖沓、推诿。我的齐大厅长,这也是个别案例?”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呜呜地刮着,卷起树枝敲打
第2751章 沈青云的反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