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组合,逐渐形成更复杂的网络,最终诞生了朦胧的、与碳基生命截然不同的集体意识萌芽。
“我们经历了你们所理解的‘科技大爆发’。
我们对头顶的星空充满好奇。
我们挣脱了母星的引力,踏上了星际航行的道路。”
影像中,奇特的、仿佛由晶体和金属自然生长而成的星舰,驶入漆黑的宇宙深空。
“然而,星空给予我们的,不是期待的回应,而是无边的寂静,我们搜寻了无数星系,探测了万千星辰。
我们渴望寻找到与我们相似的、基于硅基逻辑的智慧火花,哪怕只是最微弱的共鸣。”
景象切换,展示着各种奇异的行星环境——
极度寒冷的冰封世界、充满腐蚀性大气的炼狱、引力巨大的气态巨行星
“但,没有,一个都没有。
宇宙,对于纯粹的硅基生命而言,是遍布‘极端恶劣’环境的荒漠。
许多在你们碳基生命看来可能适宜居住的‘天堂’,例如你们的地球,其充沛的液态水、富氧大气,对我们来说却是最致命的腐蚀剂与氧化灾难。
这,或许能解答你们碳基生命个体中,部分存在的疑问——
为何‘我们’不去寻找‘你们’?
因为在我们最初的认知框架内,以液态水为生命基质的、脆弱不堪的碳基结构,在宇宙的残酷筛选中,本应是概率无限趋近于零的偶然,而非普遍存在。”
它的叙述在这里,首次流露出一种可以被理解为“失望”的情绪波动,尽管依旧平淡。
“就在我们即将接受永恒的孤独,准备将文明形态转向纯粹的内向升华时.我们发现了‘它们’。”
影像聚焦在一片原始的海洋边缘,黏菌般的物质在潮汐间蠕动,单细胞生物在阳光下浮沉。
“碳基生命。
不是成熟文明,而是处于最原始、最蒙昧的萌芽状态。
这引发了我们的浓厚兴趣,或者说强烈的信息收集欲。
为何在如此‘恶劣’、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竟然能演化出生命?
并且,其基础结构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相似性?这违背了我们基于自身诞生环境所建立的宇宙生命概率模型。”
景象快速演变,显示出硅基文明如何以超越时代的技术,小心翼翼的观察、记录着这些碳基生命的演化。
它们甚至在某些星球上,进行了一些“干预”,例如加速特定基因的突变,引导环境变迁以观察适应性等等。
“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你们神话中的‘造物主’角色。
我们观察它们的生息、繁衍、竞争、灭亡。
我们注意到,‘生老病死’这一过程,在它们身上表现得尤为迅速和醒目。
它们的个体如此脆弱,环境细微的波动、内部系统的微小故障,都可能导致其‘生命’特征的永久终止。
这让我们更加困惑,如此不稳定的载体,如何能承载‘智慧’的火花?”
影像最终定格在硅基文明自身的一场巨大变革上——
无数的个体意识,如同百川归海,主动脱离了它们赖以存在的物理躯壳,也就是那些精巧的晶体结构体,将自身的思维模式、记忆数据,上传并融合到了一个庞大的、由它们共同构建的超级信息网络之中,也就是眼前这座金属矩阵的雏形。
“我们认为,个体是受限于脆弱物质形态的存在,是文明进阶的桎梏。
唯有将意识融合、升华至群体,摆脱物质的束缚,将寿命延展至与宇宙本身近乎平行,才是一个智慧文明所能达到的最终形态,也是对抗宇宙终极热寂的唯一途径。
我们,便这样做了。”
最后,影像中出现了神印的原始设计蓝图。
那不是后来人类所见到的、充满亵渎与扭曲的形态,而是在硅基文明的美学中,代表着“融合”、“升华”、“信息统一”的几何结构。
“为了将这份‘救赎’赠予宇宙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无论其是碳基、硅基,或是其他任何我们尚未知晓的形式,我们创造了神印。
它们能够自我复制,能够跨越星际,寻找智慧文明的踪迹。
它们承载着‘融合’的福音,引导那些符合条件的文明,走向与我们一样的永恒之路。
在我们看来,这不是毁灭,而是赐予;
不是收割,而是将渺小、短暂、充满痛苦的个体生命,融入更宏大、更持久、更‘完美’的集体意识之中。
这,是我们对这片寂静、残酷宇宙中,所有孤独智慧生物的最终馈赠,是无上的瑰宝。”
它的叙述到此戛然而止。
“镜像隋阳”静静的站着,仿佛在等待审判官对它所陈述的“救赎之路”做出最终的裁决。
整个意识空间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氛围,混合着古老文明的偏执、基于自身逻辑的“善意”,以及与人类价值观截然对立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