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六十三章:秦赵同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现感情这是一头在山林里的孤行野猪。又或者明摆着是要打狗熊但却惹出了一头老罴!

    所以现在的北秦军不必要怕赵军了,他们大踏步子上前来,把后方空出来了,于是后方的北秦军就飞快的列阵,同时那些骑兵也开始从墙后踏出要进行后面的战斗!姑射由必须要加快他的步子,一旦让这支骑兵出来,就如同下棋的时候让对方的车出了格。在象棋里车是在棋格的内部,一旦出现就会横冲直撞,无有当其锋者。可要把车拿出来却要三步!北秦人已经移开了挡路的,所以现在北秦的骑兵只剩下后面的步子了!再不挡住北秦步军,那就全完了!希望在这一点上,一向表现出众的赵参可以做到这一点,哪怕姑射由并不放心。

    把军队交给赵参,赵另很是高兴。他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看赵水就知道了,不是他跑的快,他就要和自己的部下一起死了,好在姑射由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就刚才的事来说,并不是赵水的战罪,那种事,换了谁都是一样的。既然可以暂时离开了那个危险,赵另也无意再冒这样的险。他立时收手,回到了第三批队里面去。这时赵另还羡慕一个人,他看向最后,那是祁岂西手下的几千后备军,他们是一些后军,说白了算不上战斗力的玩意儿。虽然这等于是一种不被看重,但在这个时刻,那个职位却又是多么的好!不要觉得赵氏充斥着赵中就可以有优待,认真说来这都是要付代价的。只慕公侯王命贵,不见黄沙土埋人。

    比如说赵奢,他也算是个人物,见微知著而识大体,更是用兵有方,秦自商鞅变法后就强大了起来,此后最经历的败仗屈指可数,但真正说来,第一次重大的失败就是折在了赵奢的手里。赵奢,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虽然因为“沙丘之乱”,赵成、李兑专权,迫害武灵王近臣,赵奢亡命入燕。但在赵惠文王十二年,赵奢回到赵国。可见此人爱国。他精于兵法,赵惠文王十九年,赵奢攻取了齐因的麦丘;赵惠文王三十年,赵奢在阏与大败秦国,八万秦军战死,三万锐士丧命,天下震动。赵奢死后,时人称之为“马服君”。

    可在这里出现了变化,赵括打了败仗,赵王累及亲族,不怪自己任人之过,反罪战败之失,逼得赵氏的后世子孙以马为姓,这才有人逃了性命,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即为其后。

    由此可以见之,想要荣华富贵,要拿命搏,要拿命换。你搏到了,那就是你的,你搏不到,那就连命也没有了。这个道理赵另知道,赵水也是知道,不然他也就不会逃回来了,此二人知,赵参又如何不知,只是事情就是如此,已经到了头上,在了面前,再也没有躲避,只有舍命一战,军令之前,岂容有三心二意,到时一声令下,斩头而死,那死的可就是大大的划不来了。赵参冲到了军前,他抽出勾剑,扬声道:“后退死,而进者生,诸军杀敌,将军随后,我大赵雄风不倒,不死不败!”赵参在军中有大名,他的出现让赵人激起了战意。

    这就是古代军队强悍的地方了。如果是在宋时明清,面对自己的军队给敌军这样一痛杀,十成的战力也去了八成,只怕还没有打,士兵们就要先作鸟兽散了。但赵人不同。人说秦赵同根,此话非是无因。春秋初期,一支秦人从陇西草原流居赵国,与赵人多有通婚。赵人中也多有“秦”姓,以至于流传着一种说法,“秦赵同源,姓氏不分”。两个国家的文化、风俗、姓氏、语音等等都是很相近的。秦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秦军死缠烂打的性情众所周知,秦人那不死不休的“赳赳战歌”、“无衣”等,都告诉了我们慷慨悲歌岂燕赵之独有!赵国既然和秦国相似,焉无强兵?他们的士兵又岂是随便打打就丢盔弃甲而逃者的。正是赵国的这种特性,在战国末期,天下的名将和强兵,几乎都是集中在了秦与赵!而整个战国,最辉煌最夺目的四大将星,更是两国各居其二。赵国有李牧、廉颇。秦国有白起、王翦!

    唯强兵始可出良将!这从哪说都是铁的事实!手下没有一批战力惊人的士兵,那当个屁名将。虽然赵国没有开始变法,士兵打仗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不知为何而战,不知自己要打什么样的仗。但打仗就是打仗,打起来的时候,你就会现,一切的原因理由其实都不重要,相反的,如果要停止战斗才真正要一个完好的理由,战争已经成了不得不进行下去的事。打起来了,就是要赢,这是男人的战争,是男人的游戏,是一种争胜的战斗!

    北秦军屠杀了一千赵军,没有让赵军胆寒,相反,他们更愤怒,他们更加的狂暴,他们要把心里的疑问化成战斗力,要杀向北秦人,以此证明自己不是一般人,是强军。这也是军人的

第五百六十三章:秦赵同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