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零五章:两法之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夫人吃惊道:“要这么多钱?”

    秦扁鹊在此最有言权道:“其实主要并不是别的,而是药的钱,好在的是北信君用大量的田来种药,把山上的药引下来,这样可以让很多病症可以直接的拿到药,所以会比较的方便,但这的确是要很多的钱呀……”荧玉道:“东骑国这么有钱?”秦扁鹊摇了摇头道:“那也不是的,我们东骑国真的很穷,北信君自己婢仆不过百,其花费都是他自己的钱,从不在国库里支取过多,举国上下无殉葬或陪葬,死者皆登遐升天,且食者无铜器,皆以陶也。便是北信君本人也是如此,国臣替他兴建一宫室,若说华丽,比之齐宫魏宫或有不如,可也非寻常小国能比拟的。然北信君却不喜,认为人居此而惰志,把它转给自己的臣子们办公所用,且国中之臣子,人人不领土田之赏,而领薪金之享,就算是如此,比如女相,薪金也不过五千元而已,此算是多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北信君把国家的财力都用到了民生方面,非是如此,东骑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强大起来,不过这点并不是我这种医者理会的,我只管北信君按月按时给我钱……哈哈哈哈……”秦扁鹊自顾说着,全然不顾它人的脸色,本来也就是的,他一个东骑国人,何必在意这些秦人的眼光,就算到时他成了北秦人,但北秦是北秦,可不是秦。

    只是他方才说的太过于骇人了。这里最不是别的,也不是北信君的节省,最为关键的一句在于――――国中之臣子,人人不领土田之赏!这句话的杀伤力最大!在战国的时候,当官什么的,给的俸禄有很多种,各国的叫法不一。比如说卫国要盆、秦国用石、燕国用斗、魏国用钟!但这并不是封赏的大头,什么是大头?授田!给土地,给田产,那才是实打实的东西!这个封赏十分的大,对于一些牛B的臣子,甚至一给就上十万亩的田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丞相公子什么的才会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养士。齐国的孟尝君养士达三千,一下子养三千人,如果靠他自己的俸禄,那是怎么都不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自己的名下有着足够多的私产。不然那些儒生们削尖了脑袋的想要当官,图什么样,总不可能是要当焦裕禄吧!但同样的,这也意味着,这种封赏会浪费很多的国有财产。秦国就是有着这样的原因。

    很多的土地都给贵族们占着,别看地多,但是荒田是很难种出什么庄稼的,甚至可能长出狗尾巴草!不是随便什么土地都可以成为上好的良田。秦国的良田基本给贵族们占光光了。

    这也是卫鞅要没收世族田地的原因,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你占着这么多的地,但你本府门中的人口却是不足,也就是说你占的地并不是你一个人可能耕种的了的。秦国正是以这种理由夺回世族的封地!让耕者有其田!使田无空余者。现在,秦扁鹊大模大样的指出,东骑国的强大,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如此,女相王良是什么?相当于秦国的卫鞅,或是甘龙,但是如此的高位,她都不得田赏,官员不领田产,他们只领薪金!相对的来说,秦国是不是要让这些世族按东骑国的方法办?把所有的田产都交出来,改由国府放薪金?如果说前者是要扒下世族们的钱袋子,那么一旦行施了这个方法,那就等于在卡世族们的脖子,这是可以真正造反的!这一条对世族们是厌恶到了骨头里,但同样的,对于秦公一众,却是打开了一扇新门!至此,他们才算是明白东骑国的可怕与彻底。原来对臣下薪,还是可以这样的!

    “不授田……这也行?”杜挚出了不信的声音。秦扁鹊道:“这是因为,授田的很大程度是为了保证养老,将来就算是不当官了,也可以自力得生,东骑不授田,但是保障官员的养老制度。官员到了六十,身体不行了,就可以不做事了,他的余生会由国家供养!”

    杜挚冷声说道:“东骑国真是乱法,夫官者,有大有小也,小官可以不授田,肱股重臣,岂有不受田之理,也是现在时日尚短,不然百官必然生出事端来!”嬴虔道:“只怕是你杜挚才会做如是想!”杜挚方要再说,甘龙道:“杜挚呀,国情不同,国法不同,东骑国的事,和我们秦国不同,我们秦国的事,也是和东骑国不同,我们何必为了东骑国的法而议论纷纷呢?”他轻轻一语,把这一节揭过,同时暗自指出,东骑国可以授田,但是对于秦国却是不适合的。最妙的是他说的还有道理。东骑国从来就没有贵族,更没有大地主,所有的田亩都是分划好的,这和秦国可是不一样,秦国几百年了,积下的贵族太多了,有土地的也非是少数,不要说秦国现在不授田,就算秦国现在变法,收回田地,也是要理由的,而并不是胡乱的收,说收

第五百零五章:两法之异-->>(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