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说苏誉文采好,让他帮忙指点指点。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可也不好直接说出来。
    苏誉接过后,快速看了起来。
    丁县令这奏疏写得一般,但基本把该说的说了。
    至于不该说的……
    苏誉指着奏疏里面的一处说道:“这破贼的功劳,是丁大人与县里诸位勇士的。”
    “本驸马与任何随从,都没有参与过。”
    丁县令知道不能把东南的士兵写进去,所以他省去了这个。
    但对于苏誉,他是此次破贼的主要策划人,理应有最大的功劳。
    所以丁县令在奏疏里写了苏誉的功劳,又把东南的士兵换成了苏誉的随从。
    本来是想着拍波马屁帮苏誉请下功,不想弄巧成拙。
    丁县令有些尴尬地说:“这下官恐怕受之有愧。”
    苏誉的功劳隐去,东南士兵的功劳隐去。
    剩下的,不都是他这个做县令的功劳了?
    居然还有这等好事啊?
    苏誉笑了笑。
    “丁大人是贡城的父母官,此次带治下子民奋勇破敌,怎么会受之有愧?”
    把奏疏还给他,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丁县令见状,也不纠结了。
    只能勉为其难,独吞了这份功劳。
    喜滋滋收回这份奏疏,准备回去修改一下。
    苏誉带着他走上了田埂,往回走。
    路上又告诉他,如果后续有流民流落到贡城,可以让他们来这个庄子里。
    他这个庄子可以收容不少人,正好也缺人手。
    丁县令自然高兴地应了下来。
    两人一路走回去,不少路过的士兵们都看到了。
    一个县令,毕恭毕敬地跟在他们驸马爷身后,这场景实在有些罕见。
    毕竟就算是他们王爷这样的位置,那些文官遇到他虽然也会恭敬,但绝对不会像这个丁县令这般,由内而外透露着完全臣服的意思。
    ……
    庄子里灌溉的问题有丁县令在,基本是没问题的。
    苏誉看了看这里的土壤。
    等春天之后,拿水多泡一泡这里的田,带走土地里的碱性,再
第400章 这怎么好意思?-->>(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