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来,他们还真的忘了这事了。
    作为王府的侍卫统领,他自然是军籍的。
    当时买三味书屋时,苏誉还是个童生,名下不能买仆人挂靠商铺。
    当时他们身边没有这么多人,顾长乐只能做主,把商铺挂到李二郎的名下。
    李二郎不是商籍,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事。
    后面等苏誉考取到了功名,能购买下人后,便能把商铺直接挂到苏誉名下仆人的头上。
    如今人倒是买了,但一时还没记起来把商铺换人挂靠。
    赵捕头说:“在府城购买商铺,咱们是有要求的。”
    “必须得是商籍的人,才能买商铺去做生意。”
    “若是其他的户籍,就算买了商铺,也不能直接转手或者做生意。”
    李二郎的具体户籍信息,自然没有那么容易打听出来。
    但也不是完全打听不出来的,总有些个别的渠道。
    而且那些人根本就不用打听出来李二郎的户籍。
    他们只需要确定来本府做生意的商人中,没有一个人叫李二郎就行了。
    这是有人看到三味书屋的生意实在太好,眼红了。
    三味书屋的技术其他人没有,那些人就算是眼红画笺和话本子等产品的销售,也只能从书屋的人下手。
    可书屋的人,和苏誉签订了各种契约,干活的月钱和福利等也比别的书屋不知道好多少。
    那些人只要不想全家都遭罪,基本不会傻到去背叛苏誉。
    更不用说,还有顾长乐的人在一旁看着。
    基本是不可能让他们把苏誉的技术带出去的。
    可不止画笺。
    三味书屋天天生意这么红火,把所有的读书人都吸引了过去。
    幸好苏誉不做科举类的文章印刷,不然其他书屋更没活路了。
    可就算不买画笺,那些人要买笔墨纸砚,或者其他书籍之类的,也会第一时间想到三味书屋。
    所以别人不眼红三味书屋,是不可能的。
    这新技术他们搞不来,但若是能三味书屋直接连根拔了,也能让市场才重归和平。
    李二郎没再细问,笑着和赵捕头道谢。
    “多谢赵捕头今日上门提醒。”
    “事后我会禀告我家主子,日后定当有重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