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时间紧急,魏大勇没有说什么动员煽情的话,而是直接抄起撬棍准备检查武器。
    “开箱!”
    撬棍刚刚插入补给箱的缝隙,一股令战士们安心的枪油味便扑面而来。
    箱盖被敲开的刹那,码放整齐的半自动步枪和备用弹匣也映入众人眼帘。
    在自家制式武器的一旁,还有着少部分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轻机枪。
    看着熟悉的武器,魏大勇的嘴角微微上扬。他随手抓起一支Mas-40,快速检查起了弹匣底部的弹簧以及枪械的配件,确认没有受损。
    “所有人,都给我认真检查。”
    “就算要拿着鬼子的破烂货上战场,也不能带着一把有隐患的枪。”
    按照惯例叮嘱了几句后,和尚将几个弹匣插进自己的单兵携行具。
    当他的视线扫向工兵班时,战士们已经从补给箱中掏出了工兵铲和破障工具。
    锋利的铲刃,在月光下泛着寒光。他们先是熟练地检查了连接处的螺丝,紧接着又试了试各式工具的防滑纹路。
    “队长,所有工具一切正常,工兵班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好,你们去跟地方上的同志聊一聊,最后再确认一次集中营防御工事的分布情况。”
    就在陆战一旅突击队紧锣密鼓自检装备的节骨眼,三观受到严重冲击的吕站长终于缓了过来。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是万万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真的有一款飞行器,可以闲庭信步地在敌后执行运输任务。
    能送士兵,还能投放补给,甚至还能提供火力支援的大蜻蜓,它简直就是跨时代的武器啊。
    “这,这到底是什么,我以前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啊。”
    “要是这款装备能够批量列装,那么军区后续的攻城行动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地下交通站吕站长的感慨,让一旁正在换军装的段鹏挑了挑眉。
    考虑到眼前几位都是信念坚定的战士,并且这些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概率还要跟陆战一旅突击队并肩作战,所以他稍作措辞便开口介绍道:
    “这些直升机,也就是你们口中的铁蜻蜓,是我们空降部队的最新装备。”
    “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5吨,最大平飞速度为195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为610公里,是提高部队机动性和后勤支援的大杀器。”
    “吕站长,你们交通站是全鲁省第一批接触直升机的地方组织。”
    “解放潍县后,军区估计会派遣你们前往各大县城指导工作。有什么问题你现在就可以问,到时候也好给其他地区的同志们传授经验。”
    「直升机侦察连:随着对航空技术的不断研发,直升机这种拥有悬停功能的独特飞行器,已然可以在军事行动中提供关键的战术优势。
    研究所需时间:70天。
    效果:系统内军用工厂立即解锁直-1直升机的生产权限,并且在现实提供与之对应的全套生产线和技术图纸。」
    军用直升机,唤醒勇虎系统升级后的全新力作。
    跟某些阿三一拍脑袋意淫出的「帝国坟场-现代化战象」相比。
    直升机这款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的新星科技产物,简直全方位完爆了前者不知道多少条街。
    经过段鹏的耐心讲解,潍县地下交通站已然对陆战一旅的新玩具有了初步认知。
    就在地方同志们准备举一反三,总结归纳出更多的接应经验时,换好一身日军佐官军装的魏和尚走了过来。
    “等天亮再聊吧,旅部那边已经发起了总攻,咱们也该行动了。”
    “一会你带着三排走在队伍中间,一定要保护好张兴泰父子、杨瑞兰夫妇和刘腾云同志。他们几位熟悉集中营的地形,还跟自治管理委员会保持着长期联系。”
    “本次营救行动,这些同志将会是我们最大的助力。”
    “好!”
    半个小时后,陆战一旅突击队全员安全抵达坊子盟国侨民集中营的外围。
    事实证明,魏大勇一行人完完全全高估了潍县守军的警惕心。
    在战士们奔赴集中营的过程中,从东城赶来支援的鬼子骑着自行车,像一群无头苍蝇般乱窜,根
第六十四章 只认衣服不认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