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壡本以为这一次起码要杀上几个人方能安定人心。
    没成想各部报上来的却是这么一个结局。
    袁炜苦笑道:“殿下,詹瀚、傅炯,固然可恨,但其申辩已至各部,只是大乱之下的权宜行事,也是有前例可循……只能待有司裁夺。”
    “至于屠总宪,屠总宪确实什么都没干啊。”
    “那袁先生的意思是孤委屈他屠侨了,当追授他个九卿职衔归养不是?”
    袁炜低头,连称“不敢”。
    朱载壡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无处发泄。
    而高拱亦是低头不语。
    京师动乱,明显有人准备坐收渔利了,但是他们只是在等,什么都没干。
    气不过的朱载壡骤然起身,直接在奏本上添了起来。
    “顺天府尹马坤,失职,罚俸三月。”
    “五城兵马司各指挥使亦罚俸三月。”
    补上了这几句之后,朱载壡也怔在了原地,自己能追究的也就追究到这里了。
    毕竟本质上这件事还是发生在民间的,实在是追究不到六部九卿的头上。
    见朱载壡的火气逐渐消散,坐在一旁的高拱这才开口。
    “殿下,此事有两难黜陟。”
    “高先生明示。”
    高拱迟疑片刻之后才开口:“其一是乱首陶大临如何黜陟。”不待高拱说完,朱载壡便直接开口道:“还能如何黜陟,直接枭首,传首九边,陶家抄家……”
    朱载壡话音未落。
    袁炜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还望殿下明鉴,为人子者因孝获罪,古所未闻,陶念斋固酿成大错,然亦是乱民毁其父尸骸在前,而后遂有此事,实是情有可原啊。”
    “砰!”的一声,朱载壡拍在了桌子上。
    “连陶大临也不能杀?!他陶家有免死金牌吗?!”
    袁炜叩头在地道:“陶氏无铁券,但他陶念斋却决计不能因孝而获罪,坊间本就流传新法是欲废我千年忠孝节义,忠孝乃国朝根基,若陶念斋因此事获罪,国本动摇啊!”
    袁炜确实是想替陶大临说好话,但他说的也确实是真的。
    若是陶大临因孝获罪,反倒坐实了坊间的流言。
    “不因此事而杀,那孤因旁事杀……”还没说完,朱载壡便闭上了嘴。
    旁事。
    锤子旁事,陶大临这前半辈子就在家读书了。
    这是他这辈子干的第一件事。
    直接说不能杀不就完了。
    高拱亦是毫不避讳的直言道:“启奏殿下,因此事枭陶氏首确有不妥,陶大临如何黜陟,需待陶师贤案详查,若经查实,陶氏确有谋逆之实,他陶念斋也跑不了!”
    “至于此案,陶氏当偿京师商铺之损耗,另,君前失仪,为孝而逆忠,当革功名。”
    “臣谨奏,陶大临、诸大绶、吴时来三人功名革除,永不叙用。”
    “其余涉案士人,皆当应革尽革,禁考五到十年,以儆效尤。”
    袁炜的嘴张了张刚要继续开口。
    察觉到朱载壡的表情,便又重新闭上。
    “彻查,他陶师贤在砖缝里扣都扣不出来,彻查……高先生说的另一件事是何事?”
    高拱闻言,迟滞片刻,而后开口道:“殿下,城中商户这几日大肆刊印传单、染坊印染不计其数,这会怕是要停了。”
    “停便停了!若是没有他们搅合,这京师远乱不到这个地步!大把赚银子
第127章 孝宗是真孝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