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端,挑拨各国间的矛盾。
    这在英国的殖民地和海外影响区域尤为明显,二桃杀三士的戏码,不断上演。
    比如某处英国资本掌握的优质矿产,英国故意向两个甚至多个关系复杂的国家企业进行招标,让他们因此产生矛盾。
    例如在澳大利亚,英国放松对日资的准入门槛,让他们和东非资本进行竞争,在南美引发美国和东非的进一步激烈对抗,在地中海和欧洲,故意引导德国和东非的商业矛盾。
    英国通过市场操作挑拨各国间的矛盾,这是很好的阳谋。
    因为对于如今的世界主要强国而言,海外市场是重要的“战场”,自1929年经济大危机以来,世界市场越来越分裂,各国关税壁垒越来越高,甚至出现苏联和美国那样搞“封闭”市场的情况。
    而英国本身依托其庞大的殖民地还有势力范围,拥有最为世界其他国家觊觎的庞大市场,以前英国自然不希望其他国家进入。
    现在英国则故意放开口子,从而引发这些国家的竞争,英国的一番操作,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乌烟瘴气。
    犹如21世纪的互联网一样,全世界民众的戾气都增加了不少,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各国政府的决策。
    当然,英国人这么干的效果,现在并不明显的,尤其是越不民主的政府越不容易受到影响,典型的就是苏联,日本和德国这些国家,而东非和美国也好不了多少。
    即便向来以“自由”标榜的美国,如今也由罗斯福这个政治强人掌权,所以英国人的小动作,对各国政府层面影响比较有限。
    不过,就如今的世界局势来说,不需要他们的挑拨,各个国家也是相互看对方不顺眼,英国只是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
    ……
    1936年12月7日。
    东非,莱茵市。
    对于年末以来,东非国内新闻舆论上出现的各种节奏,东非政府很快就有了察觉。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有人故意在引导我国的民间舆论,挑拨帝国和美国,德国等国家间的矛盾,同时结合最近一段时间频发的海外利益纠纷,英国的嫌疑很大。”
    “因为英国殖民地传回的一些消息十分反常,他们对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比较频繁,而且就像是有意针对东非企业在海外的正常商业活动一样。”
    “这一点在南美和南洋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在南美英国出售了一些产业给美国,在澳大利亚等地区,英国则放松了对日本的限制。”
    “前者还好理解,但是英国对日本态度的一些变化就有些耐人寻味了,现在日本在远东的扩张,毫无疑问英国人是主要受害者,尤其是远东帝国,英国丢失了大量利益,他们现在居然在南洋地区反而对日本放松投资限制。”
    实际上英国并非是有意针对东非,而是在给几乎所有国家下套,但是刚好英国的很多殖民地和利益所在和东非的势力范围距离比较近,所以这就让英国的组合拳看起来就像针对东非一样,导致了弗里德里希皇储的误判。
    恩斯特也搞不清楚英国人的实际想法,他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弗里德里希,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如果英国人是刻意针对我们,这并非毫无根据。我们势力范围的扩张确实对英国能够产生较大的危机感。”
    “其他不说,光是印度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就足以让现在英国人坐立不安了。”
    “英国的其他殖民地,除了加拿大以外,几乎都绕不开东非,这在英国人看来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就像我们看待阿拉斯加一样,阿拉斯加在东非眼里,和一个太平洋的人质没有太大差别,日本,美国,甚至苏联和加拿大如果对阿拉斯加动手,我们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英国的殖民地除了位于北美的加拿大,基本上都在东非军事能够辐射的区域之下。
    埃及和南非,尼日利亚这种殖民地,如果被东非针对连挣扎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印度,波斯等地方,也是孤立无援,澳大利亚,新西兰之流,除了投靠美国,否则东非也是手拿把掐。
    弗里德
第二百八十八章 操控舆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