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惠民政策,都实实在在让老百姓受益。”
    “如此种种,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明君!”
    “呃…”
    面对林澈列出的一桩桩政绩,朱樉露出尴尬神色。
    作为一名皇子,父皇做出如此多的历史功绩,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居然很多都不知道。
    看来自己对父皇还是缺少了解啊!
    想想自己因为出藩而与父皇闹别扭,突然感觉暗自惭愧!
    自己有什么资格跟一代大帝的父皇讲条件,提要求?!
    ……
    隔壁密室。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自觉站了起来,身子挺得笔直。
    意气风发,自豪满满。
    作为皇上,他听过太多阿谀奉承的话,那都是当着他这位皇帝的面奉承。
    像刚才林澈的一番赞美,是他偷听来的,这些话都出自对方的肺腑,感觉完全不同。
    同时,朱元璋想不明白。
    明明林澈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却为何对入朝为官丝毫不感兴趣?
    为咱效力,为百姓谋福祉,难道不好吗?
    就在朱元璋疑惑之际,对面的朱樉提出了同样疑问。
    “林先生,那您为什么不愿为皇上效力?”
    面对朱樉的疑问,林澈摇了摇头: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皇上的优点,下面我给你再说说这位皇上的缺点!”
    “缺点?”
    朱樉一愣。
    林澈接口说道:
    “不错,这位皇上优点很多,但缺点同样不少。”
    “其中最大,最致命的缺点就是缺少容人之量!”
    此言一出,朱元璋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刚才还‘千古一帝’现在就变成了‘缺少容人之量’”
    这落差有点大啊!
    悄悄看了眼身旁的刘伯温,见他双目微闭,凝神倾听,看不出脸上表情。
    朱元璋强忍心中不快继续听下去。
    “当今皇上打下大明江山,封赏那么多公侯伯爵,王公大臣,怎么就缺少了容人之量?”
    “如果皇上缺少容人之量,岂不成了陈友谅、张士诚之流,又岂能成就如今的霸业。”
    朱樉不服气的提出质疑。
    “我说的这个量,乃是他登上大宝后,对朝臣的容忍度!”
    “伱爹是当朝的勋贵,你回去问问你爹,在当今皇上手下做
第三十八章皇上最大的缺点,乃是缺容人之量-->>(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