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5章 太祖何故造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九江,你过来。”

    白沟河两岸,燕军与朝廷军都听到了太祖高皇帝命李景隆过去的声音。

    朱棣抬起头,看向了对岸。

    南北两岸数十万将士,也在等着他的下一步动作。

    李景隆是朝廷军元帅,一举一动都关系到这场战役未来的走向,他的决定,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是承认楚史官召唤了太祖圣灵降世,还是否认,斥责对方在以妖法蛊惑人心?!

    三息后。

    太祖的声音又传入众人耳中:“郭英,你也过来。”

    军阵中,被点到名的郭英浑身一震,嘴唇颤抖了两下,很快越过人群,走上了白沟桥,朝着太祖圣灵拜倒,喊出了往日最熟悉的话:“陛下,臣郭英叩首!!”

    他的声音同样传开。

    武定侯郭英喊的是陛下,而非太祖高皇帝!

    众将看向了他。

    作为淮西二十四将的郭英,对太祖可谓比谁都熟悉,更何况郭英曾担任了太祖身旁的卫士、宿卫将军,更是对太祖的言行了如指掌。

    他确认了此人就是太祖,那谁也无法反驳。

    “还有你们。”

    朱元璋继续点名:“瞿通子瞿能,廷玉子通渊,吴复子吴杰……以及靖难燕军,两军凡指挥佥事以上将领,都到朕面前来!”

    话语带着帝皇的威严,不容置疑,命令两军指挥佥事以上将领,都到白沟桥前聆听圣训!

    并且,楚祯注意到了,老朱喊话的人中,都点出了他们的父亲。

    瞿通,吴复,俞廷玉等,都是跟随朱元璋起兵反元的功臣。

    不是只有他们三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将士,他们的父亲、叔叔、哥哥等,也都追随过朱元璋打天下。

    从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府,到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再到徐达、常遇春领兵北伐,攻占元大都。

    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之后,又有数次北伐,征云南等。

    数十年中,这些人的祖辈父辈,兄弟叔侄,乃至子孙,大半都曾追随过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

    此刻太祖圣灵提到淮西二十四将的武定侯郭英,又说到三位将领的父亲,一下子就勾起了众人的回忆。

    瞿能,俞通渊,吴杰等人更甚。

    瞿能子承父业,世袭四川都指挥使;俞通渊的父亲跟随朱元璋起兵,他兄弟三人都在军中当将领;吴杰之父更不必说,被朱元璋追封为黔国公,他也世袭了安陆侯爵位。

    几乎只是一个眼神对视,瞿能等人就朝着白沟桥走去,来到武定侯郭英身旁,朝着太祖圣灵叩拜。

    但也有一些人,如都指挥陈晖、庄得、楚智等,迟疑着没有上前,都看向了大将军李景隆。

    楚祯看得出,此刻的李景隆内心肯定无比复杂,先前朱元璋的话语中,尽管责骂了燕王,却也隐隐有偏袒之意,要燕王去往应天府再亲自审问。

    燕王去应天府,只能是领兵前往。

    而如今,太祖却是在北平府外的白沟河显灵,没有与应天府内的建文帝提前说过。

    岂不就是偏袒燕王?

    “有点难办了啊。”

    楚祯低声和朱元璋说道:“偏偏是他不信。”

    李景隆是平燕大将军,尽管他一人无法决定全军,但少他一人,却是会少许多助力!

    “不必管他。”

    朱元璋回了一句楚祯,继续让声音传遍整个战场,问眼前这些人道:“你们可都读过朕颁布的《皇明祖训》?”

    这话是问跪着的瞿能等人,可站在白沟桥的李景隆,却是心中一震。

    如果之前仅是确认了此人音容,与太祖高皇帝别无二致,那么此刻,皇明祖训搬出来,让李景隆冷汗顿时冒出。

    他不自觉的往桥中间走。

    “臣,读过。”

    俞通渊羞愧道。

    众将都纷纷磕头请罪,表示读过了,也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

    《皇明祖训》上写,朱元璋分封的藩王与皇帝之间,要“各守祖宗成法,勿失亲亲之义”。

    如今哪里还有亲亲之义?!

    侄子逼死叔叔,叔叔起兵造反,天下动荡,百万大军陈兵白沟河,即将上演惨烈大战,致使天上的太祖不得安宁,借楚史官之力显灵于此。

    开场第一骂,是骂造反的燕王。

    第二骂,则是骂众将,骂太孙建文帝!

    这岂不就是太祖生前的言行?

    李景隆走到了跪下的众人身后,陈晖、庄得等人,见燕军诸将也上了白沟桥,他们也跟着大将军来到近旁,亲眼近距离的看着太祖圣灵。

    以及那位面前悬浮宝书的楚史官!

    史官很年轻,靠坐在桥上栏杆处,仿佛毫不起眼,他们却不敢轻视。

    “曹国公,你来得正好,朕有件事问你。”

    朱元璋对李景隆淡淡说道,称呼从亲近的九江,变成了直呼名字。

    李景隆心底凉了三分。

    朱元璋问他:“伱领大军来打朕的儿子,有想过朕在天上怎么看?”

    “父皇!!!”

    朱棣泪洒当场!

    他爹还是爱他的!!

    李景隆羞愧难当,只能辩解:“陛下,这是您册封的太孙下的旨意,臣冤枉,臣只是领旨行事!!”

    众将无不点头,没错,他们没有罪,是遵照建文帝的旨意来讨伐造反的燕王!

    “好。”

    朱元璋说道:“就算你是遵旨领军,没有有过错,但建文削藩时,你有没有上书反对?”

    “你是曹国公,非是一般勋贵。”

    朱元璋又说道。

    意思是,身为国公,国之重臣,应在皇帝胡乱削藩时上谏劝阻。

    李景隆无言以对。

    朱元璋又说道:“朕听闻太孙连削几位藩王为庶民,其中,朕的五子周王与你交好,你去抓他时,他还命厨房做饭招待你。后来,朕的十二子湘王被逼自焚,这些事,难道你都没上谏过?”

    说话的语气平淡,却有着一股凌厉的杀机。

    “陛下!!”

    李景隆不再怀疑眼前人是否为太祖,他颤抖着长跪在地,连连叩首:“臣李景隆,有愧陛下,有愧社稷,愧对周王昔日情分,臣自知死罪难逃,不敢求饶,请陛下降罪赐死!”

    燕王是造反,固然是死罪,但应天府的太孙朱允炆,削藩之策,针对的都是太祖的儿子!

    太祖岂能不怒?

    怒子孙不孝,哀子孙不和,以致有了今日。

    楚祯看向了还站着的两人,主帅已跪拜,他们却仍旧坚持站着,显然是心中有顾虑。

    “朕到了应天府再审问你等,如今不是时候,都起来吧。”

    朱元璋命桥上众人都起身,目光却看着那站着的两人。

    对方主动拱手:“我乃都指挥庄得。”

    “都指挥楚智。”

    二人都报上了名字,庄得再问:“敢问太祖,燕王如何处置?又将置当今圣上于何地?”

    这句话表明,他们是忠于建文帝。

    众人都看得出,太祖要问责朱允炆,而偏袒朱棣,甚至或许是有意让他当皇帝。

    但这天下,又是太祖高皇帝生前亲手交给太孙,如今却又反悔。

    岂不成儿戏?

    站起来的众人中,有几人也稍显尴尬。

    朱元璋对他们说道:“你们都是忠臣,朕很欣慰。”

    众人脸色好了不少。

    朱元璋继续说:“朕与楚史官一样,不想看到追随过朕的大明将士在内战中流血,这场干戈止于此时此地,勿要再动刀兵!”

    “朕知道你们有疑问,为

第325章 太祖何故造反-->>(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