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3章 大明科学院:音速光速,日食月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燕王同学回答得很好。”

    楚祯笑道:“水蒸腾为气,气凝结成云,再化为雨落下,大海在华夏东南,故而被风吹动的雨云难以到达北方。大海广阔,天气变幻不定,某一年某地方出现干旱和洪涝实属正常,无法避免,只能赈灾,在丰年时储存更多的粮食,兴修水利。

    至于蝗灾,则是蝗虫的习性,它们靠成群结队产卵、觅食,以应对鸟雀啄食。”

    这些话不过寥寥几句,却如拨云见雾,让众人想象到了滚滚乌云从海上来,降下瓢泼大雨的画面。

    “受教了!”

    胡惟庸又行了一礼。

    楚祯伸手示意他坐下,很快又有人站起来询问。

    接连几個问题后,终于有人站起身,问道:“敢问楚真君,学了数理化,又能如何?可否治国平天下?可否安抚黎民百姓?可否修身养性,使人明智?”

    连续三问,来者不善。

    楚祯记得他,就是那位据说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

    “你们可知海岛上的鸟粪一事?”

    楚祯反问这些太学生。

    “此楚真君之大功也!于国于民皆有大益处!”方孝孺拱手行礼。

    可见国子监内,众多太学生还是有不少人认可楚祯给大明带来的变化,尽管他们对楚祯要在科举加入数理化感到不满。

    “那你们可知道,如何在大海上确定自己位置?”

    楚祯再问,同时让望江楼跟他来的太监,把一个东西拿上来。

    方孝孺看到了这东西,也知道它会有大用,却不知到底是什么。

    海上有鸟粪,因此出海对百姓有利,没有人敢说为何出海这些话。

    但船在大海上,如何确定自己行驶到哪了?

    海上茫茫无际,更不可能找个人来问。

    方孝孺站在那,冥思苦想半日,才试着说道:“靠看北斗星?”

    “单纯只看北斗星,不能确定你所处位置,还得测量高度角。”

    楚祯拿起了六分仪,粗略讲一遍该怎么使用它。

    但即便只是粗略讲,里面涉及到的数学词汇,依旧让这群只学过一点算术的太学生,听得是头晕目眩,浑然不知在听什么。

    至于带兵打仗的这些勋贵,傅友德,汤和等人,更是如听天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唯有钦天监的一群人,听得两眼放光,这里面有许多他们学过的天相知识!

    讲完后。

    楚祯没有问他们听懂没,放下六分仪,说道:“这是数学在海上的一个应用。至于物理能做什么。”

    他要了一张纸过来,折成一架纸飞机,哈了一口气后,对着前方众人扔出。

    一双双眼睛看着它在天上飞过,最后落到了一个太学生脸上,被他受宠若惊的捧在手里。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问道:“你是说,把这东西放大,它就能一直在天上飞,还能载人?”

    到底是去现代看过了不少东西。

    朱棣也想起了前几天父皇拿出的一个令他和太子大哥震惊无比的东西:

    无人机。

    它嗡嗡叫着飞上天空,俯瞰整个紫禁城,在父皇控制下灵活飞行,并悬浮在他们面前。

    当时,一群太监宫女,外加守卫在周围的锦衣卫们,全都看得震惊住!

    父皇大笑不已,将无人机交给了大哥与他,并让他快些学会怎么用,打云南梁王时用上!

    如今楚真君折纸折出的这个精巧玩意,与无人机很像!

    “为何轻的东西可以飘起,重的东西却不能?为何透过清澈溪水,看到的石头和鱼是在别处?为何十匹马拉得动车,一匹马却拉不动?”

    楚祯说道:“如果看似简单的,毫不起眼的,问出来惹人发笑的问题,里面却蕴含了天地真理,我称之为:科学!”

    面对大明朝诸多儒臣、太学生,以及勋贵,王爷,楚祯说道:

    “科学是一门有别于儒学的学问,它有用!”

    “有什么用?”

    “它能制造更强大的火药,把一座山都炸开;能造出肥料,让大明百姓不再为吃

第203章 大明科学院:音速光速,日食月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