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想通这点后,陆渊就传令后方中州郡县,让将去年俘虏的大量梁军,也别让他们去做些新修水利的活了,通通都调过来,准备拿来填战壕。
去年,楚军取得了接连的辉煌大胜,这期间俘虏的各国士卒,那可是不少。
其中梁国最多,大概有两百三十万人成了俘虏,其中战兵民夫皆有。
魏国次之,降俘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
赵国再次,有七十万人左右。
郑国最少,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
这些人全都加起来,足有四百七十万人,可谓规模庞大。
对于这些俘虏,楚国没有放走,而是直接当成了苦力,安排他们去做一些修路运粮、建城水利、开矿挖山的差事。
以上这些,都是辛苦活,以往是需要强征百姓服徭役去干的,每次还都要死不少人,引起不少民间怨言。
如今既然有了免费的苦力,那当然不用劳费百姓,平添疾苦了。
今年楚军能毫无顾及的开始第二次北伐,其实也舍不得这些免费苦力的功劳。
四月下旬。
虞城、谷熟二府,接连传来捷报,两府攻克。
费了一月时间,大梁周边屏障,终于被楚军一一拔除。
两路偏军斩杀梁军三十万,俘获二十万,自身损失二十三万,同样死伤不小。
依照惯例,这些俘虏,陆渊同样传令两路偏军,跟着他们一起押解到前线大营来。
后方青州郡县中,同样有六十万梁人俘虏,也在这段时间内,被陆续押解到前线。
等到了五月初的时候,各路兵马汇集于此,陆渊手中大军,规模重新突破两百万。
同样的,跟随而来的,还有百万梁人俘虏。
这些炮灰,将打响大梁攻防战的第一人,为后面的楚军,铺就一条通向大梁的血肉之路。
不过陆渊并没急着动手。
现在才刚刚五月,距离入冬,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打下大梁城了。
倒是各路偏军,先前经历了三场艰难的攻城战,各自都损失不小,军中士气颇有低落。
尤其是那些一直被当做炮灰,用来填战壕的民夫,就更是如此了。
这种状态,显然是没法,立刻打大战的。
所以陆渊打算,先让各路兵马好好养一养,休息个十天半月,恢复下士气。
同时这边有了新的炮灰,这次大概率,是很少用上楚人的民夫了。
这点,也可以和底层民夫讲一讲。
相信有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的心情士气,会有很大的扭转。
这个工作,也需尽快安排下去。
因此,大军汇聚之后,楚军大营这边,依旧继续在休整等待。
倒是大梁城内。
随着各路楚军的抵达,几乎所有人都清楚,大梁附近的宁陵、虞城、谷熟三府,应该已经全都丢失了。
这比他们原本预计的,楚军攻克三府的时间,要快了不知多少。
楚军的战力,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强。
而留给大梁的机会,也比想象的少。
原本预计只需守两三个月的大梁,此时却要守四五个月了。
直接长了一倍时间,大梁城真的能守住吗?
这个疑问出现在很多人的心中,原本被压下去的惶恐,随着楚军的到来,再度于城中扩散。
城内一片人心惶惶。
而在此时,楚营之中,却是一片欢庆。
因为雍州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
在南阳坚守了一年有余的魏军,在吃完了所有存粮,甚至吃完了彼此的父母兄弟后,终于坚持不住。
饿得头昏眼花的他们,在数次冲击楚军包围,最终被干脆利落的击溃后。
再也扛不住了,直接选择了投降。
三十万魏军残部,交出了他们掌握的最后四座城池,在一片血海腐臭中,走向了覆灭。
南阳就此平定。
消息传到河南,这里坚守的魏军,虽然有着河北赵国的些许援助,情况比南阳魏军好上许多,至少没有吃人。
但随着楚国在东郡的攻势越来越猛烈,赵军在那里动用的兵马也越来越多,自身钱粮物资的消耗也大为增加。
最后能给魏军的,也越来越少。
等南阳魏军的惨状,传到河南后,对此深有感触的河南魏军,皆是心有余悸。
谁也不想成为率兽食人的禽兽,更是不想自己家儿老小,沦落到南阳那边的下场。
于是见大势已去后,这里正在坚守的六十余万魏军,也都选择了开城投降。
魏国在中州的最后一片土地,就此沦陷。
而南阳的三十万魏人兽军,陆渊在得知他们投降后的批示,只有一个。
送往东郡,发到楚赵前线。
这些食人的家伙,已经彻底泯灭了人性,连自己家儿老小都没放过。
这种人,这种军队,哪怕凶性再强,楚国也不会要。
眼下虽然捏着鼻子,接受了他们投降,却也不意味着放过了他们。
还是把他们送到最为残酷的前线,当做炮灰,用自己的性命,来为往昔的罪孽,赎过吧。
正巧,东郡内也有不少大城,还有一个帝都,也需要大量炮灰来填。
若这三十万人,等打完东郡后,还能活下来。
那靠着这些功劳,放他们一马,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