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朱元璋和马皇后也跟着领路丫鬟,走进了叶青的私宅,但他们俩走着走着就和领路丫鬟拉开了距离!
    原因无他,
    只因为这一路上的见闻,着实是让他们情不自禁的驻足‘观赏’!
    “这是七品知县该有的私宅?”
    “县衙堪比王府,修建在县衙后衙的私宅,又堪比侯府,他叶青简直就像是根本就不知道逾矩这两个字。”
    朱元璋虽然说过只要叶青表现到了位,就不追究他的逾矩之罪,但也还是忍不住说上两句。
    其实,也就是地盘堪比侯府而已!
    不论是建筑的品质,还是园林景观的品味,都不是那什么永嘉侯之流可以比拟的。
    马皇后见朱元璋又板着个脸,就准备提醒一下她家重八,他现在只是富商郭瑞,不是皇帝朱元璋。
    可也就在她准备开口之时,她也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到了。
    马皇后的眼里,只是一座大半个人高的灯塔,这样的灯塔在宫里到处都是,只不过是夜晚用于当路灯之用。
    宫里的灯塔,也就是石头打造成凉亭造型,可这里的灯塔却不是石头打造,黑色的金属立柱与承台之上,竟然是一座凉亭造型的有色琉璃灯罩。
    一眼望去,这一路上的都是这种凉亭造型的有色琉璃灯罩,或整个单一赤色,或者整个单一橙色。
    这一路上七座灯塔,就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尽管现在还没有点灯,但她已经可以想象,晚上走在这条路上的视觉感官了。
    头上顶着美丽的圆月与繁星,脚下踏着一路彩虹梦幻!
    想到这里,就连马皇后都觉得叶青奢侈得实在是太过分了!
    其实,华夏制造玻璃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尚书》中的‘璆琳’一词,就是玻璃的美称。
    越王勾践剑的剑格两面,就镶嵌了玻璃和绿松石!
    华夏的玻璃制作技术,是从原始瓷釉技术中演变而来,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采用模铸法,制作大件的玻璃物品。
    而到了汉朝之后,就可以生产更多的玻璃制品了,如玻璃耳坠、玻璃带钩、玻璃琀、玻璃盘等。
    西汉的桓宽先生就在《盐铁论》中写道‘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
    就这样,用‘琉璃’一词称呼玻璃,一直沿用到了明朝!
    也就是清初的皇家认为‘琉璃’一词与‘流离’同音,不够吉利,才改称为‘玻璃’。
    而玻璃在华夏的历史中,也不止琉璃一种称呼,还有陆离、颇黎、火齐、琅玕、明月珠、瑟瑟等美称!
    制造玻璃的技术明朝早就有了,只是绝对造不出来这种质地均匀,颜色单一又均匀的玻璃。
    也正因为造不出来颜色单一,还绝对均匀透亮的玻璃制品,才更喜欢造色泽复杂的玻璃制品。
    当然,在运气极佳的情况下,也能造出来一件。
    在马皇后的认知里,现存世上最完美的琉璃制品,也就是朱元璋都舍不得用的‘透明琉璃花瓶’!
    那可是大明建国以来,唯一的一件完美的琉璃贡品!
    可他叶青却用着这种贡品级的琉璃灯罩,还一用就是七盏!
    这还只是她在这条路上看到的,只怕这私宅里的其他路上还有这样的灯罩!
    不等马皇后感慨,朱元璋却是已经咬紧了后槽牙:“这家伙,竟然敢用贡品琉璃当灯罩?”
    “关键是,咱的贡品琉璃和这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啊!”
    也就在此刻,
    
第105章:叶大人同框朱元璋,活的龙虎争霸图!-->>(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