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送到了涿城。
    “刘备竟然会奉诏?”
    袁绍反复确认了情报的真伪,满脸的惊讶。
    在袁绍看来,刘备跟自己其实是一类人,有野心有大志亦不迂腐。
    换位思考,若袁绍是刘备,面对曹操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必然是不会奉诏的。
    哪有弱者号令强者的道理?
    “不,不对!”袁绍很快又反应过来:“若刘备真心奉诏,又岂会大张旗鼓的驻兵建仓。”
    “兵贵神速,打南皮城的时候,刘备可没这么迟疑过。”
    “刘备是故意的,这是在引我出兵!”
    虽然猜到了刘备驻兵建仓的目的,但袁绍内心还是迟疑不决。
    若是不管不顾,万一刘备直接渡过黄河,岂不是得仓促应对?
    面对袁绍的困惑,许攸则是坚持之前的战略,令袁绍先解决黑山军,再抢司州。
    “明公,刘备若真的要北伐,直接走南皮城北伐不是更好?”
    “要打清河郡和魏郡,直接走平原国东进就可以了,何必在仓亭津驻兵建仓?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攸以为,刘备的目的依旧是兖州和曹操,驻兵建仓,不过是假象,最多佯装派兵攻打!”
    “明公若出兵,则刘备和曹操势必会携手;反之,明公死守关隘津口城池,即便刘备和曹操真的北伐也得不到好处,待其北伐士气消退,必然会再次内斗。”
    许攸这阵分析,是基于袁绍当前情况最稳妥的应对方式。
    即便逢纪想反驳,也不敢出言。
    反驳,就意味着逢纪支持出兵。
    然而,即便是逢纪,也没信心出兵就能赢。
    这万一失败了,岂不是又给了许攸构陷的理由。
    到时候许攸必然会说“果然逢纪私通刘备的吧,否则怎么会执意劝明公出兵,然后又故意败给刘备”,若真如此,逢纪的脑袋可就得搬家了。
    涉及到了军争,自然是要等机会来了再出来落井下石。
    逢纪冷冷的扫了一眼许攸,保持了沉默。
    袁绍见逢纪审配都不出言反对,这心底顿时一松。
    没人反对,就意味着许攸的分析是正确的!
    “那就依子远之计,下令诸郡严守关隘津口城池,不得轻易出战!”袁绍一锤定音,定下了应对之策。
    虽然袁绍按兵不动,但仓亭津的粮仓依旧如期建造,东平国、济北国、任城国和泰山郡的粮草,也在陆陆续续的运往粮仓。
    郑平又将建仓之地,取名为仓上。
    与此同时。
    除了在辽东跟袁谭争斗的飞军营,以及驻守南皮的破军营外,锐士营、白袍营、先登营、白毦营、大戟营的兵马将校,也在陆陆续续的奔赴东平国。
    原本藏匿在泰山郡要偷袭吕布的关羽,也亮出了旗帜。
    不到一月时间,五营兵马近三万人,相继抵达。
    连刘备也来到了仓亭津寿张城!
    同样,郑平一改攻城略池需要藏踪匿行的基本常识,直接让刘备在寿张城登台祭告天地,历数袁绍二十罪状。
    比起昔日臧洪在讨董盟军上的慷慨陈词,刘备的宣誓更显豪迈大气。
    大有一种“不破袁绍绝不南撤”的气势!
    随后,刘备遣张飞关羽为先锋,各领本部兵马,攻打清河国。
    不过旬日时间,就连下清河国十余城。
    求援的战报,如雪花般的飘向涿城。
    “许子远,你不是断定刘备只是佯装派兵吗?旬日之间,清河国都丢了十余城了,这还叫佯装派兵?”袁绍拍案而起,怒气难掩。
    许攸也有些懵。
    旬日之间,清河国丢了十余城?
    这攻势,难道刘备真的要北伐?
    虽说袁绍的主力兵马不在清河国,但清河国的城池依旧留有不少兵马驻守。
    许攸断定刘备不是真的想北伐,以清河国各处关隘津口城池留驻的兵马,只是守城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然而现在,刘备旬日之间就破十余城,若再要说刘备是假装北伐,愤怒的袁绍估计能将许攸给砍了。
    “不应该啊。”
    “刘备难道不担心曹操会使坏?”
    “真的一点私心都没有?”
    许攸不信
第312章 虚虚实实,袁绍被打蒙了-->>(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