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过,非老臣之过啊!”
    王允甩锅。
    众人的目光不由看向卢植。
    卢植不疾不徐的抬头:“王子师,伱这是在记恨老夫弹劾了你的司徒之位吗?”
    “你献计的时候,不说是老夫之功;计策失败了,却说是老夫之过。如此胸襟器量,如何能当得起百官表率?”
    王允气得胸脯直起伏。
    董卓本就因王允暗中让侄儿王凌入并州的事,对王允颇有不爽。
    如今抓到了机会,自然是不肯放过。
    “王子师,你自己犯蠢,还想构陷卢尚书。”
    “你这等人,如何有资格立足朝殿?”
    “来人,将王子师押下去,斩了!”
    董卓冷眼一挑,惊得王允目瞪口呆。
    就在此时。
    卢植再次开口:“太师,当务之急,是解决袁绍和公孙瓒拥立新君一事。”
    “如今百官忐忑,不宜多杀伤。”
    “看下官薄面,暂饶王子师一命吧。”
    董卓扫了一眼朝殿文武,见众人眼神惊惧,也知道这个时候再杀王允,会让这群朝殿文武更加崩溃。
    于是董卓借坡下驴,呵斥王允道:“看卢尚书之面,本太师今日不跟你计较。你这般胸襟,本太师罢免你的司徒之位,还委屈你了?”
    “速速退下!”
    王允又羞又气,但也知道此时不是计较的时候,只能低头悻悻的退下。
    董卓又看向卢植:“卢尚书,你可有对策?”
    卢植微微一礼:“太师,大汉立国四百年,伪帝亦有数十人,皆被朝廷剿灭。”
    “公孙瓒、袁绍窃据传国玉玺,擅立伪帝,这是叛逆之举。”
    “既然是叛逆,那就该出兵平叛,以扬我汉室兵威!”
    公孙瓒称帝这个结果,卢植很满意。
    待在关中的董卓,因为周围没有了威胁,这骄奢的本性又渐渐恢复,逐鹿天下的斗志也随着安逸而逐渐被磨灭。
    居安不思危,如何能平定天下?
    甚至于,董卓已经无聊到放纵西凉兵在关中屠杀旧族。
    又修建郿邬,将抢来的粮食都存放在郿邬中。
    种种行径,都是在转攻为守。
    如此不思进取,有违卢植的初衷。
    因此,当刘备传讯说传国玉玺在刘虞处、而袁绍和公孙瓒又软禁了刘虞的时候。
    卢植就猜到了郑平的用意。
    袁绍早就有拥立刘虞称帝的想法,但因为刘虞不肯答应,袁绍也无可奈何。
    拥立其他宗室王又没有足够的大义。
    但传国玉玺,却给了大义。
    受命于天,得传国玉玺,就意味着得到了上天认可。
    袁绍必然受不了这个诱惑!
    得了玉玺的袁绍和公孙瓒,拥立新天子称帝,就成了必然!
    当天下有两个天子时,谁怂谁输。
    因此。
    在王允提出“诱之以利”的计策时,卢植故意加了一个“慑之以威”。
    公孙瓒是卢植的门生。
    对于这个门生的个性,卢植是很清楚的。
    典型的吃软不吃硬。
    越是震慑,越容易激怒公孙瓒!
    公孙瓒一怒,这想法就会匪夷所思。
    王允笃信公孙瓒会权衡利弊、趋利避害。
    但王允却不知,对于公孙瓒这样的边塞武将而言,面子比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更重要!
    不“慑之以威”,公孙瓒会去权衡利弊、趋利避害。
    可董卓要炫耀武力,炫耀长安天子的皇命权威,公孙瓒就不可能忍得了!
    促使公孙瓒拥立新君,固然会影响长安天子的权威。
    但同样,也会促使董卓挥兵东进,以征战来维护长安天子的权威。
    如郑平断言的一样。
    董卓赢了,天子的威望增加。
    董卓输了,那就趁机除掉董卓。
    不论结果如何,对于汉室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
    董卓在大殿中来回踱步,静静的思考出兵平叛的利弊。
    这跟以前抵挡关东联军不一样!
    出兵平叛,就等于要将袁绍和公孙瓒拥立的刘陔擒回长安,以彰显长安的正统。
    这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争。
    败了,天下人就不会承认长安的朝廷。
    可若不出兵平叛,关东士民就
第200章 以帝为虎,二虎竞食之计-->>(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