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庸给黄维的任务,就是守住岳阳。绝对不能贸然出击。
    同时,反复强调,67军的驻地,就是岳阳。
    就差点光头的名字了。就怕光头又越过战区,越过他张庸,给黄维下命令。然后导致部队重大伤亡。
    “专员,您放心,我黄维誓与岳阳共存亡。”
    “好,好。”
    张庸点点头。
    我不是对你不放心。
    我是对光头不放心。
    如果光头直接越过我,给你下命令,你黄维怎么抉择?
    但是没事。
    最多就是岳阳丢了。
    然后自己再率领部队亲自夺回来。
    休息一晚。
    第二天继续上船,去荆州。
    第69军就驻扎在荆州。之前的军长是李天霞。现在是龙慕韩。
    龙慕韩还没到任,但是李天霞已经走了。
    荆州倒是很安静。
    日寇在五十公里之外,双方没接触。
    情报显示,日寇的兵力并不多。基本可以肯定是警戒性质。
    只要岳阳没有失陷,日寇从陆地上进攻荆州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侧翼被严重威胁。很危险。
    没什么说的。就是简单的走走过场。视察视察。
    继续坐船。
    逆流而上。到达宜昌。
    68军就在这里驻扎。作为预备队使用。
    因为暂时没有战事,于是,光头又开始谋划“削藩”,从滇军开始。
    将68军调防昆明,就是削藩的第一步。
    “专员。”
    “大家好。”
    李天霞带着高级军官迎接张庸。
    所有人都知道了要调防昆明的命令。很多人内心都有疑虑。
    一下子跑那么远啊!
    从中原一下子跑到大西南,相隔一千多公里啊!
    其他不说,光是行军,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且,大部分的路段,都是需要步行的。
    船运最远只能到达宜宾,然后就需要步行了。
    都是崇山峻岭。
    都是蜿蜒山路。
    很多人都想不通,为什么要跑那么远。
    将滇军调出来,将68军调进去,完全就是瞎折腾!大家都在路上累死了。
    “这是委座的命令。是统帅部的安排。”
    张庸也不解释。
    解释个屁。他也觉得是瞎折腾。
    几万人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还大量非战斗减员。
    须知道,68军最早的根基,是东北军。很多战斗骨干都是北方人。对滇省的气候,肯定不太适应。
    滇军守滇省,其实是最好的。
    哪怕是日寇打过来。滇军自己其实也能守住。
    只要将所有的滇军,都全部调回去滇省。保证日寇无法打进来。
    滇人守滇土,战斗力肯定爆表啊!
    但是……
    唉……
    “确实有不愿意去的,可以向我申请。我可以安排你们去其他部队,继续和日寇作战。”
    张庸也没什么动员激励之类的。
    总之,自愿。
    不强制。
    留下来的也不是懦夫。
    去其他部队,反而是要和日寇经常战斗。
    去了滇省,暂时来说,是没有战事的。可以休整足足两年多的时间。
    如何抉择,自己思量。
    空缺的部分,到了昆明以后再补充。
    不,准确来说,是到了滇西以后再补充。补充当地人。
    当地人更加适应当地环境。
    即使出国作战也没有大碍。
    忽然意识到,提前两年过去,其实也挺好。
    正好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第一批远征军,都是临时抽调来的,就非常不适应那边的气候,非战斗减员超过一半。
    尤其是在战斗失利以后,人生地不熟的,只能等死。
    很多百战老兵,没有死在日寇枪下,却死在瘴气弥漫的野人山。确实是无法言喻的悲哀。
    “李天霞!”
    “到!”
    “尽量集合营级以上军官,我要讲一讲。”
    “是。”
    李天霞立刻下令。
    于是,在外面的训练场,张庸亲自教导。
    当然没有说远征军的问题。但是提到在西南地区作战的各种危险。各种特殊气候。
    有点吓人。
    但是没有夸张。
    那边的气候就是有点特殊的。
    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都还被各种瘴气折磨呢。
    如果没有准备的外地人,贸贸然进入,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其实,日寇在缅甸,非战斗减员也是非常多的。
    别的不说,光是各种各样的毒蛇,就令人生畏。
    吃错菌子什么的,都是小事……
    晚上,张庸还亲自编写了一些注意事项,准备做成小册子,然后油印数百份,分发下去。
    当然,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和滇军交流,和本地人交流。
    如果可能,最好是争取让滇军参与远征。比如说滇军60军。但是需要一点技巧。
    直接和统帅部说,那是不可能的。光头肯定不答应。
    “报告!”
    “进来!”
    深夜,李天霞来找张庸。
    张庸就知道,这个军长是选对了。
    李天霞的嗅觉,确实要比李仙州更加灵敏一点。
    “专员。”
    “有话直说。”
    “专员,西南是有战事吗?”
    “提前预备。”
    “日寇?”
    “对。未雨绸缪。日寇现在和我们拉锯不下,消耗很大,它们可能寻找新的突破口,比如说向南进攻,然后迂回包抄我们的大后方……”
    “英法能答应吗?”
    “万一有什么大变故,英法自顾不暇呢?”
    “这……”
    “现在,滇缅公路还在修建,运输量不算大。但是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重要的。日寇不会允许这条公路存在,一定会想办法切断。”
    “所以,我们会和日寇在茂密的丛林里面作战?”
    “你说对了。这就是我一定要调你来68军的原因。到
第1731章,自甲午战争以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